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3-29 02:41:57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原则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正确行为的根据、尺度和准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随意的,而是应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支配下,以科学性作为衡量和判断的标准,也就是说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优先性原则

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在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为此,教育者应当时时关注:社会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教育者应当常常深思: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什么素质以应对未来。”[2]正如夸美纽斯说的:“学校必须这样组织,使学生除了有价值的事情以外,不学别的。”[3]比如,学校教育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要帮助学生学会能够建设性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各种本领,那么它就必须对于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所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及社会为个人施展才能所提供的种种机会进行综合的了解,做出恰当的判断,筛选出重点内容并优先运用于课程。同时,那些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应优先予以保证。

二、坚持适应性原则

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性情况,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具体特殊情况。如果要为特定教育对象确定恰当的目标,那么仅仅考虑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除了考虑学生群体的情况外,还要考虑教师群体的情况。并且,对于课程资源的优先性问题,应该广泛地吸取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他们的呼声。只有这样,课程资源才能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三、坚持经济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学习的经济性和人力的经济性。开支的经济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利用与开发不需要多少经费开支的课程资源。时间的经济性,一是指要尽量开发那些时间短、见效快的资源;二是指确保课程资源的应时。指尽可能利用与开发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不能一味等待更好的条件或时机,否则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空间的经济性,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校内有的不求诸于校外,本地有的不求诸于外地。学习的经济性,指尽可能利用与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人力的经济性,指没有必要大规模设置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可以采用教育专家、课程专家与普通教师共同研究的方法,更有利于实际操作。

四、坚持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首先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利用与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每种课程资源对特定课程目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不同的课程目标需要利用与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同时由于课程资源本身具有多质性的特点,这使得同一课程资源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上要坚持针对性原则,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应的课程资源,认识与掌握它们各自的性质和特点,寻求最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课程资源。

五、坚持实效性原则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如同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一样,自然要强调有实际效果。坚持实效性原则,一是指在开发一种课程资源前要充分论证这一资源对课程实施、学生素养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具有多大的价值,将来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比如有些学校匆忙购置了很多设备、仪器,编了大量的校本教材,长期闲置用不上,就是对相关资源的性质功能与课程的关系没有进行充分论证的结果。二是指课程资源开发出来后要充分挖掘它的不同功能,完善相关的机制,使其尽快发挥作用。总之,坚持实效性原则就是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努力做到课程资源高质量、高回报。

六、坚持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要开发利用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径的开放性。类型的开放性,是指不论以什么形态、什么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空间的开放性,是指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与利用。途径的开放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径或方式,而应探索多种途径或方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七、坚持系统性原则

坚持系统性原则,即坚持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来思考和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当作一个系统,并分析它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从而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课程资源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作,主体多元、内容多样、目标多维。因此,必须从站在教育发展、学生发展的高度从整体上优化课程资源开发。努力做到国家、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的力量优化整合;努力做到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整合;努力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八、坚持渐进性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做到有序进行、合理安排。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广泛的,涉及到自然、社会、人文等诸多领域。显然,想要一劳永逸地完成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开发与利用的具体工作时,要有计划、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也就是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课程资源开发的循序渐进原则主要体现为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浅后深等,以校内资源为根本,逐渐向周边扩展,将零星的、散落的、无序的各种各类课程资源,通过整理、加工,使之成为集中的、系统的、可供直接利用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t、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55

2 张万兴、卢连蕊.新世纪素质教育观念集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3)

3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6

上一篇:关于教育新理念的肤浅认识 下一篇: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