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选择论文:资源利用与粮食选择透析

时间:2022-03-29 01:34:28

粮食选择论文:资源利用与粮食选择透析

作者:杨易 何君 张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形势与路径分析

近年来,我国国内粮食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生产总量显著提高。尤其是2004年以来,中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促粮的政策措施,2011年更是取得粮食生产“八连增”。同时,粮食人均占有水平稳步上升,市场调控能力日趋增强,充足的粮食供应确保了粮价稳定,国内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1.不同路径下的我国粮食安全新形势(1)国内粮食生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国内粮食生产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严峻考验。一方面,伴随国内人口数量的增加、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工业用粮的发展等,对粮食消费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水和农资等资源约束压力不断加大,粮食作物结构变化趋势明显,加之粮食供需结构及流通体系有待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粮食自给带来日渐增加的压力。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反向变动必然导致粮食供求缺口的存在,2010年,我国谷物净进口量已达到446.60万吨,其中除稻谷和其它一些谷物为净出口外,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均为净进口,分别进口95.35、235.41、5.50、144.59、3.96万吨。④另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缺口可能达到0.5亿吨,未来进口粮食数量大约在3000~6000万吨,〔2〕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2)国外粮食进口。国外粮食进口是保持国家粮食总量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低产或高需求年份,通过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口,不仅可以弥补国内供给缺口,提高短期内粮食结构安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国长期粮食结构的改善:通过增加优质粮市场供给,提高居民粮食消费福利水平,形成对农户种植优质粮的利益诱导,以需求拉动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3〕因此,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短期国内粮食余缺,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更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居民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深入,我国与国际粮食市场的联系也日渐紧密。粮食生产作为国内的弱势产业,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外部挑战:国际粮价波动加剧,各国政策变数增强,矿物质能源、金融资本及生物质能源等非传统因素对农产品市场影响日益显著。〔4〕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我国通过国际市场进口粮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3)农业“走出去”。近年来,我国在农业“走出去”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商务部统计,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已有267家企业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资源合作,累计对外投资已超过3.43亿美元。目前,我国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总体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区域广泛化、投资领域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样化等特点。〔5〕可以说,我国进一步推动和扩大农业“走出去”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然而,在农业“走出去”的实践过程中,也凸现了诸多问题,例如:企业资金不足、专项发展基金缺乏、保险制度欠缺、税收优惠体系不完善、劳务输出管理不到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政府管理与服务缺失等。〔6〕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前进步伐,不利于我国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利用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路径分析利用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路径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国内粮食生产、国外粮食进口、农业“走出去”,(图略)(1)路径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国内粮食生产。国内粮食生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依靠本国或本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产出的粮食主要用于自给,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路径模式。如图1所示的国内粮食生产路径模块,其完全在“一种资源(国内资源)+一个市场(国内市场)”间内部运作。在模块内,一国或一地充分利用本地的土地、资本、技术、劳动、企业家才能等资源进行粮食生产,以供给本地需求。②国外粮食进口。国外粮食进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粮食购买,满足国内需求,实现粮食国际转移的路径模式。如图1所示的国外粮食进口路径模块,其在“一种资源(国外资源)+两个市场(国内、国外市场)”间进行运作。在模块内,外国充分利用了其自身的土地、资本、技术、劳动、企业家才能等资源进行粮食生产,一方面,供给自身需求;另一方面,将剩余粮食进行出口。本国或本地则通过进口该国粮食,弥补国内市场供求缺口。③农业“走出去”。农业“走出去”是当前国际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内容上,农业“走出去”既包含产品“走出去”,又包含要素“走出去”。其中,产品“走出去”主要侧重农产品出口贸易;要素“走出去”主要指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走出去。在形式上,农业“走出去”既包含农产品出口,又包含农业对外合作、农业对外援助、农业直接投资等。〔7〕而此处农业“走出去”,从内容角度主要指要素“走出去”,从形式角度主要指农业对外合作、农业对外援助、农业直接投资等。如图1所示的农业“走出去”路径模块,其在“两种资源(国内、国外资源)+两个市场(国内、国外市场)”间进行运作。在模块内,本国或本地通过农业“走出去”,与国外共同进行农业开发及粮食生产,实现两国在土地、资本、技术、劳动、企业家才能等多项资源领域的交错利用及优势互补。而产出的粮食,一方面,可以满足合作国当地的粮食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返销进口到本国,保障国内粮食安全。(2)路径比较。上述三种粮食安全保障路径在时间跨度、主体维度、“走出去”程度、资源利用度、市场利用度、对外开放度、路径指向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归纳如表1所示。①国内粮食生产。建国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该路径中,参与主体仅限于一维维度,即一个国家内部的经济行为,而不涉及任何“产品”或“要素”的国际交换与利用。在资源和市场利用方面,也是直接利用自身资源,满足自身市场需求。因此,该路径模式完全处于封闭状态,是一种国内资源向国内市场直接运动的路径模式。②国外粮食进口。长期以来,国外粮食进口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路径。在该路径中,包含本国和外国两个参与主体。通过二维维度的参与实现了粮食以“产品”形式的国际交换和利用。在资源利用方面,该路径除直接利用本国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外,还通过贸易形式实现了对国外资源的利用。但由于并未直接参与国外粮食生产过程,因此,这种资源利用方式是间接的。在市场利用方面,该路径通过从国外市场进行必要的粮食进口,弥补国内粮食供求缺口,实现了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利用。在对外开放上,实现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互通。可以认为,国外粮食进口是一种间接利用国外资源,借助国外市场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路径模式。③农业“走出去”。2007年和2010年,党中央两次在“一号文件”中强调我国农业要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并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农业“走出去”路径与国外粮食进口路径相同,同样包含本国和外国两个参与主体。然而,通过二维主体的参与,该路径不仅实现了粮食“产品”形式的国际交换,而且实现了不同国家间资源“要素”形式的国际交互利用。在资源利用方面,本国通过农业国际合作,真正参与了国外粮食生产过程,产出的粮食是本国对国内外资源进行直接利用的产物。在市场利用方面,国外生产的粮食不仅可以在合作国进行销售实现利润,而且还可通过返销进口到国内,弥补国内粮食缺口。可见,该路径对资源和市场的利用也更加充分。这一路径不仅实现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互通,更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共享。由此可见,农业“走出去”是一种借助国外市场“走出去”,直接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路径模式。

内外结合的粮食安全路径选择

1.三种路径的适用(1)国内粮食生产。立足国内资源进行粮食生产是最稳定、最安全的粮食安全保障战略。出于多种因素考虑,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改善粮食生产技术等途径实现。然而,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完全依靠国内自身资源进行粮食生产的路径已不能满足日趋膨胀的市场需求。因此,单纯的国内生产路径更适合于粮食生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地广人稀,具有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生产出的粮食除满足自给外,还可大量出口。但对于粮食生产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若要强行追求粮食的内部自给,则要投入高昂的生产成本。(2)国外粮食进口。通过国外粮食进口,不仅可以获得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粮食,弥补国内供求缺口,而且有利于降低粮食安全的资源供给成本,缓解资源短缺压力。然而,由于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一旦与粮食进口国的外交关系紧张,或者国际局势发生动荡,就有可能对国家生存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况且,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若完全依赖国外进口,不仅将为此支付巨额资金,还会因为粮食安全失稳而最终威胁国家政治安全。可见,国外粮食进口路径并不能全面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倚重国外进口保障粮食安全的路径仅适合于粮食生产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荷兰和以色列等,这些国家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粮食来源的绝大部分不得不依赖进口。(3)农业“走出去”。农业“走出去”多年来在配合国家外交、保障国内资源、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涉农企业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从利用境外资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为我们开辟了新的视角。然而,受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走出去”起步较晚,加之农业国际合作本身需要较高的投入并伴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在多大程度上依靠农业“走出去”来发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用,仍然需要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的主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体而言,农业“走出去”路径适合于多数农业基础发展良好的国家。“海外屯田”在发达国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⑤但在我国,农业“走出去”并不同于上述国家的“海外屯田”,而是更加注重通过农业对外合作、农业对外援助、农业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国家之间的要素流动及优势互补。《纲要》指出,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和境外合作项目要秉承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的原则,有效改善当地民生。由此可见,我国农业“走出去”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而且还将为支持帮助合作国家充分利用资源、加速当地经济发展、营造和平共赢的国际环境发挥重要作用。2.三种路径的结合依据上述路径分析,我国应采取内外结合型的粮食安全保障模式,既充分利用本国力量,又充分利用国外力量,借助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种模式适合于粮食生产资源并不突出的国家,既能吸收国内生产路径在安全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及国外进口路径在成本合理方面的长处,又能克服国内生产路径的高成本缺陷及国外进口路径的高风险不足,同时,还能有效推动国内外生产资源与要素的流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资源并不丰富,而且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工业化的推进,人均耕地面积将会进一步下降。比较而言,目前我国自产粮食基础雄厚,进口粮食质优价廉,且具备一定的农业国际合作能力。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稳定、经济合理及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理想模式应该是国内生产、国外进口及农业“走出去”三种路径相结合的粮食安全模式,即:统筹处理“立足国内”和“拓展国外”的两方面关系,根据我国国情,在始终坚持国内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下,合理借助粮食进口,深入推进境外农业资源开发,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广度与深度,实现我国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植物资源论文:植物资源运用现况及展望透析 下一篇:资源产业论文:资源产业的形成途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