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3-28 10:55:06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意义;现状;发展思路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激发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承担和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从根本上说,离不开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无论是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生活质量提高,还是环境面貌改善,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道德素质的高低,都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对于农场的农户而言,他们所受教育程度较高,文化素质较高,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所以农垦系统率先提出要在2015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生产率43%,初中毕业可提高生产率108%,大学毕业可提高生产300%。在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要占到87.5%,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6%。口新农村文化建设,正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的教育文化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市场竞争意识、创业精神、科学管理能力等,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二)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文化具有价值整合功能,它可以通过宣传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整合不同的价值取向,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文化还具有沟通、协调的功能。它可以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协调各种人际关系,黏合各种心理裂痕,从而舒缓压力、愉悦身心、化解矛盾、增进融合。”通过文化建设,使农民有了相同的价值观,就能在生产生活中减少摩擦,促进和谐:可以促进农民之间情感的交流、信息的沟通,化解纠纷,减少矛盾,促进和谐:还可以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睦邻友好、家庭和谐的优良传统,培养团结互助、诚信友爱、以和为贵的道德观念,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农村新风尚:能够促进农村地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和谐农村。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数量少

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文化站只有4个人,分别负责声乐、音响调试等不同方面,并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

(二)年龄大

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

(三)素质低

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

(四)经常性差

仅仅在春节及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而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生活在基层的农户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五)主动性弱

由于年龄等原因,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

(六)影响面小

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村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群众的参与面很小,即使有一些上百人的大型活动,都是受到邀请强迫执行,积极性不高,影响面偏小。

三、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原因

城乡二元体制是当前农村问题的总根源。落后的农村、发达的城市,落后的农业、先进的工业,这是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特征。在二元体制框架下,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农村的文化建设问题只是农村问题所折射出的一个侧面。在城乡分治的体制下,乡镇以上的各级政府及其财政事实上是围绕城市来运转的,谈发展、讲改革、定政策有意无意地都是以城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乡镇政府在职能定位上也有所偏差。乡镇政府热衷于抓经济建设,源于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各地普遍重视经济性、生产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而对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甚少。在政绩目标考核驱使下,地方政府更愿意将资金投向政绩工程、门面工程,以致严重过剩,资源浪费。而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和日常生活接近的农村公共产品却供给意愿不强,无论是总量、质量还是结构,都严重落后。忽视了文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改善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发展农村民主政治,改善乡村自然环境,还要满足他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下,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相应产生出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各级文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部署安排,连续十多年组织了科教文卫“三下乡”活动,各剧团、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坚持向农村送戏送书送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笔者认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需要采取如下重要措施:

一是支援农村文化人才培养工作。抓好农村文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一大批农村文化骨干队伍。现在农村地区文化还很薄弱、落后,靠农村自身无法培养出文化队伍,需要国家和政府在人才、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目前文化人才都集中在城市,需要通过完善政策,积极引导城市文化人才向农村有序转移。此外还要培养农村自己的文化队伍。

二是推进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的最大贫困是精神贫困,“扶人先扶志”,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必须要提高对农村的精神支持,增加信息流入量。而增加信息的流入量,基础是文化设施,所以必须完善农村文化设施,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供给。完备农村公共文化设备,为农村文化活动提供一个良好条件。

三是文化活动要符合农民的兴趣和需要。“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应该充分挖掘和整合农村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民间艺术资源,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反映农村生活的文化艺术作品,才能达到文化“三下乡”、“下基层”的目的,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同时,文化活动还要注意“以农为本”。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出发,符合农民的情感体验、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受到农民的欢迎。

上一篇:微博是否能够成为公共舆论 下一篇:加强引导舆论力度 提高社会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