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时间:2022-03-28 07:53:1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被诸多教育者所重视。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需注重方式方法。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方法

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的驱动力。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通过学生朗读、诵读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视觉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学生与作者之间跨越时间、空间进行一场对话,双方以读物为中介,以情传情,实现两个心灵的理智转换和情感交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

首先是课前朗读,课前朗读的要求只是要学生齐读,找出自己不会读的字词,达到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其次是课堂朗读,在课堂教学中,这一次的朗读与课前朗读的要求有所不同,要求在前一次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不必齐读;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关键词、句加以勾画圈点。这一次朗读后,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已有所理解,为下一步的分析课文奠定基础。再次是分析后朗读,这次朗读是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要求较前两次要高很多,而且只是有侧重地读,重点朗读文章的主要文段,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要能够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读出文章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读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读《岳阳楼记》时,第一次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第二次朗读,勾画出一些难懂的语句文段;第三次朗读,在讲解的基础上,基本能感受文中两种不同的心境以及作者那种波澜起伏的感情和对信念的执著追求。

二、通过教师导读,沟通作者、教师、学生的感情

这里所说的导读,主要是教师指导精读,要教会学生学会精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情动于己”,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和作者同喜、同悲、同褒、同贬,释放自己的情感,就能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运行,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产生感情共鸣,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

如,在教学《包身工》的过程中,学生在读解包身工起床情境一段时,开始只觉得一片混乱,并且对“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将身体背转一下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等情节并不能理解,第一反应就是全班哄堂大笑,个别学生更是互相取笑。这种情况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成为必要,诸如“‘冲’字表现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这一段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通过讨论,学生基本能理解包身工那种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和她们长久受非人的折磨变得麻木的心态以及作者对她们的深切同情。

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由不懂到懂,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逐步明白了作者在这些文字中所注入的感情,受到作者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与作者的心灵达到相感通,加强了情感体验。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情感体验,反过来,学生心中所形成的情感又促使教师加强对文中的情感感应。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作者、教师、学生之间的感情达到了融会贯通。

三、通过联想、想象,感悟文中之情,实现情感再造

在文章的讲解、品析过程中,作者、教师、学生之间的感情达到“感通”,形成共鸣。但是,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并非到此为止,教学的目的不能以追求作者本意为唯一目标,而应凭着学生的已知,去探求、发现文章的各种内涵,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原形理解和创造理解的结合,形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空间,触发学生的情思,以深化情感的体验,获得学以致用、学创相生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想,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现情感再造。

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某种情感体验后,会思绪万千,或者重新搜索相关的阅读资料,回忆过去已经学过的知识,挖掘自己曾有过的相似经验,打开岁月尘封的大门,获得新的认识。在教读《荷塘月色》时,为加深学生对文中作者情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月色下的荷塘,学生感受作者心中那淡淡的哀愁,展开想象的翅膀,画下几十幅不同的月色下的荷塘。这一过程开拓了学生思维的领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无形中又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新的感受,在感受美的熏陶之后进行美的再创造,再经历一次新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上一篇:对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高职生英语口语教学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