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

时间:2022-03-28 05:00:14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

摘 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下本文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建构 策略 实施

一、需要建构的方面

1、在教材内容、教学环节上,教师要下功夫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还要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要养成,一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善于质疑的习惯;在生活中,养成一种善于发现、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听,会说,爱读,愿写。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把知识内化的特殊认识过程。

3、在高超的教学艺术上,教师要下功夫

在规范引领下,教师要有个性的课堂语言,即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而语文教师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的魅力。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说:“在课堂里,教师和学生,不只是教和学,在感受课堂中,他们的生命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创造出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即“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诱导出来人的创造力量。”

二、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基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1、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现在要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状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形成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支配者、制定者和评判者,而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培养学生自觉、自律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好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无数的事实来看,“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言,在探究中,让学生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以点拨和补充,如果老师,将现成的答案给学生,效果会不同[1]。

3、教学评价创新

教师的评价,对于塑造学生学习的行为,有很大的作用。我们提倡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评价中,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即独创性要突出,学生创新的比重要增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我们要重视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解放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舍得放手”。首先,舍得放手导语。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大概三分钟时间,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而且要求学生,设计本课的导入语。其次,舍得放手教学字词。上新课前,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再次,舍得放手提问。我们把提问交给学生,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提问,这样,他们有针对性提问题[2]。

5、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5.1、打破定势的思维,引导反向的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2、假设文的情境,发散其思维,引导启发学生梳理问题的能力。

5.3、让其挖掘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思维。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 a

教师要解放思想,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发挥教师的才智,才能做出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1、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1、每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进行多的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提出本课的难点问题。

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把目光,都集中到这篇课文上来分析探讨,接着,教师总结归纳,加以完善。

1.2、在教学中,让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对于学生,要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教师可以组织,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再对难检字,进行识记,组织学生字词竞赛[3]。

1.3、在教学中,让生积极提问。

这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本课的教材内容,再让学生进行提问,这样,他们会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来。 我们再征对性的进行探讨解决,达成共识。

2、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组织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的学生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询问,与上课有关的一些问题[4]。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盲点。我们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最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小伟.构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J]文教资料,2010(17).

[2]王志强.探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华章,2012(29).

[3]袁保平.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反思[J]文教资料,2011(24).

[4]尹钊东.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0).

上一篇:浅议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篇: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