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症医学科护士行专业能力培训的实践体会

时间:2022-03-28 02:00:54

对重症医学科护士行专业能力培训的实践体会

【摘要】 目的 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的综合能力。方法 总结对41名重症医学科护士的培训经验。结果 本重症医学科护士技能、理论水平均得到提高,具备对病患的综合处理能力,能够胜任本科工作。结论 利用医院现有条件进行自我培训能够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但培训效果与培训者能力及受训护士基础素质有关。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护士;专业能力培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83-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ICU病房拥有专科护士成为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必要。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医疗技术发展较为落后,ICU病房的建立起步较晚[1],尤其是地级市或基层医院经济、人力诸多局限,不能保证大部分护士同时进入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参加培训获取执业资质,我科尝试利用专科护士加业务尖子进行护士专业能力培训,强化培训半年时间,最终全科护士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培训对象

2011年3-9月,对科室的41名护士进行专业能力培训。本组护士工作年限为1-30年;学历:本科9名,大专28名,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14名,护士17名,轮转见习护士2名;其中专科护士5名。

2 培训内容

以贵州省三级医院检查标准中重症医学科的护士素质要求制定培训目标。培训重点为ICU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知识和三基知识强化、各种职责、应急预案、制度等。专科理论包括危重病人的氧疗、气道管理、酸碱及电解质失衡、院感控制、专科疾病的重症监护等。我们将理论培训教材:王丽华主编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材》[2],邱海波、黄英姿主编的《ICU监测与治疗技术》[3]中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结合我科常见病、已开展的诊疗项目、科内的护理经验进行节选、综合的理论汇总。实践安排内容有:各项基础护理的规范性操作,重症医学科护士的常用专科操作、急救仪器使用、抢救技术、病人选择性的临床观察等,旨在提高重症医学科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

3 培训方式

3.1 培训师资 由科室现有的五名专科护士及两名业务尖子成立培训组,专科护士均在贵州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基地受训并取得资质。组长为专科护士,副护士长,培训组成员在26-29岁之间。培训小组讨论树立“专业、道德”的护士作为培养目标,据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优势安排具体负责范围,理论授课主要由专科护士承担,业务尖子主要负责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小组长负责操作及理论授课时间的统筹安排,并根据每项技术过关进度动态调整培训时间。

3.2 培训时间安排及考核方法 运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4],每周二、三、四下午为理论授课和指导操作演练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晨为操作考核时间。操作考核的项目有:新版CPR技术、电除颤技术、呼吸机管路连接及使用、呼吸囊使用等等。每月底进行一次综合理论考试。理论及技能考核由师资和学员从“未知、了解、部分掌握、掌握”四个等级的双重评判进行综合判断,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由培训组员按照“完全不能应变、能处理简单问题的简单应变、能处理常规问题的普通应变及具备综合处理能力的灵活应变”四级构成。

3.3 具体培训方法

3.3.1 每周理论培训时间结束后采取提问的方式当场巩固学习效果,提问又分抢答、集体补充回答、个人作答式。

3.3.2 操作培训项目分组交替进行,分为有病患实践的操作和模型操作,在病患身上的操作控制要点为按需进行,不给其增加额外的伤害,如吸痰操作时护士未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培训老师立即制止指出错误更换病人重新考核。于培训一周内考核,周考后作为日常抽查项目。

3.3.3 理论考核的出题范围为“三基”基础理论、当月操作及日常理论授课涉及的所有理论性内容。

3.3.4 训练发散式思维,预见性护理问题,提高护士综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散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5]。锻炼发散式思维能使护士从更多层面考虑病人的病情,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提前提出护理干预。我们通过5-8人小组式、选择性病人护理小查房锻炼护士该项能力。

3.3.5 强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注重沟通能力培养。此项培训由小组成员搜集整理资料,结合本院收治病患多为县、乡级病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再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找到适合病人的一般沟通方式和程序。

4 结果

本组护士培训后,理论、技能成绩、临床综合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表1为41名护士培训前后对比:

5 结论

重症医学科利用现有资源自我培训可以提高科内护士的综合素质。

6 讨论

目前重症医学科护士最佳的培训方式是在专科护士基地经受专业培训,由此具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6]。但在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普遍较晚,护士对重症医学的理论及技能知晓度低,大多缺乏综合抢救病人的应变能力,而科室在运行中分次派遣护士进入专科培训基地接受培训,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在护士基本素质普遍不能满足科室需要、规范化培训条件又受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资源对科内护士进行理论、技能、实践应用的综合培训,并引入发散式思维拓展护士单一的思维局限,能够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但培训效果与领导层面的支持和师生基本素质密切相关:本组培训中由科室副护士长担任组长,具有带领作用和授权专科护士、全员培训观,使得专科护士有展示能力的培训舞台。当然,培训的前提也必须是科室具有一部分合格的专科护士。此外,在高低年资搭配的本组受训护士中,低年资护士体现接受能力快而高年资护士在综合处理病人上占优势的特点,她们的不足刚好可以进行互通,为下一阶段人才梯队的有序形成,规范化培养打下基础。但在本次培训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科内专科护士及业务尖子普遍年龄偏轻,存在教学能力上的不足,培训他人的机会几乎也可以当做对自己的自身培训;由于本科未很好开展护理科研,培训上也成为我们的空缺;团队协作方面,还有赖于通过加强护士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上,因为属于探索中的培训方向,尚缺乏更客观的统计学指标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何琼,江智霞,等.贵州省重症医学护士专科培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10-12.

[2] 王丽华,李庆印,主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8.

[3] 邱海波,黄英姿,主编.ICU监测与治疗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

[4] 李萍,肖江琴,江静云.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9-830.

[5] 岳红记.浅论发散式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6(31):69-71.

[6] 刘明.专科护士核心架构之能力[J].中国护理管理,2009,4(9):27-29.

上一篇:多模态隐喻初探 下一篇:胸部外伤常见的X线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