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控制措施研究

时间:2022-03-27 08:31:06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本文以下内容以晋宁县晋城镇、新街乡城镇储备用地为例对水土流失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晋宁县晋城镇、新街乡城镇储备用地为规划新昆明“一湖四片”当中南城核心区的一部分,项目区地处昆明市晋宁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根据晋宁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899.9mm,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9%,11月~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14.1%。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允许流失量值为500t/km2•a。项目所在地晋宁县被划为国家级“重点治理区”,省级“重点监督区”和 “重点治理区”。根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I级标准。

2、本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本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工程施工活动,对原有地表进行翻挖,回填,使建设区域产生地表,降低地表抗蚀能力,同时临时弃土弃渣的产生、堆放、运输等活动,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质,在降雨及径流的作用下,加剧区域水土流失。

工程施工过程中,剥离表土使原地貌遭到破坏,地表受到机械的碾压,将使土壤下渗和涵养水分的能力降低,影响植物生长。工程施工将产生大量的土石方,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会加剧项目区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影响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导致环境的恶化。项目区范围广,并靠近滇池,同时还要主要河流水系穿过和从旁经过,项目建设过程中势必为对其造成影响,不利于河流水系的综合治理及综合利用。

3、本项目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特点

根据对该项目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该工程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项目建设扰动范围和强度大。本项目属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广,在建设过程中,主体工程的开挖、填筑、土地平整以及土石方、砂石料的临时堆放压埋,将使项目区内大部分地表受到扰动,且扰动的强度较大。第二,扰动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局部存在。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2.a,项目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但局部地方由于开挖、回填,土石方、砂石料临时堆放形成的边坡,也是重力侵蚀的高发区域。另外,项目区地势开阔,年平均风速为3m/s,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15m/s,局部施工场地和土石方、砂石料临时堆放点,若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护,也易产生风力侵蚀。第三,水土流失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比较集中。由于主体工程建设区域集中,水土流失主要产生在建设期,所以本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比较集中的特点。第四,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大。由于在本项目建设的区域靠近滇池,所以在项目建设期间,若不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这些区域都将受到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

4、该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及对该项目的分析,认为该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严格遵循施工期水土保持防治要求:①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合理选择施工工期,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各种土石方工程;②在各分项目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地形地势情况确定设计地坪,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前期项目施工中应减少对后期建设项目用地的扰动破坏和占压;③合理选择施工工序,施工中场地平整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投入使用,尽量缩短土石方的堆放时间,避免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④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对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在各分项目内部最大限度地进行平衡,尽量减少各分项目之间平衡而造成土石方临时堆放数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⑤不能及时投入使用需短期堆放的土石方、砂石料要及时运至规划好的临时堆放场地集中堆放,及时采取必要的拦挡措施,对剥离出来的表土要单独存放,用于后期项目区绿化建设覆土;⑥对于本防治区局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应考虑布设拦挡措施,以防止坡面径流及泥沙进入项目区,对主体工程施工区域造成更严重的水力及重力侵蚀;⑦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派专人对各项排水、拦挡措施及其防护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应加强后期功能园内的绿化防护要求,对出现问题的措施应及时整改和补救。第二,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①临时排水措施,结合项目区实际在项目开发时布设通畅的临时排水沟,由于项目建设先完成路网建设,在场地平整时排水可通过道路预留口进入路网建成的管网,从而减少了场地平整工程中的临时排水措施。②临时沉砂措施,为完善临时排水系统,在临时排水沟出水口处设置临时沉砂池,根据临时排水沟布设情况,其数量约为1个/500m的特点,同时指出,这些措施在下一阶段的开发中落实和细化,并根据实际进行调整。③临时拦挡措施。根据道路工程建设特点,工程大部分土石方开挖后均能做到随挖随填,但可能存在少部分不能及时回填利用或运走,需暂时进行集中堆放。为了维护临时堆放边坡的稳定,防止发生滑坡、塌方及产生强流失,本方案考虑在其周围采用临时编织袋进行拦挡,编织袋码砌断面为梯形断面。第三,道路建设防治区考虑措施。针对道路建设防治区建设、工序、工艺、特点,以充分利用道路两侧原地貌中的排水,以及道路建成的管道,减少临时排水。通过分析本防治区增加施工期间的临时拦挡措施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措施。第四,绿化工程建设区。绿化区除主体设计的绿化措施外,根据绿化区与道路区为以整体,地域上不能严格分开,对道路的防治同时兼顾绿化区域,为此不新增措施。第五,直接影响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项目区直接影响区为因开挖、回填等施工可能扰动的地表部分,表现为剥离表土、场地平整及道路建设的基础开挖、回填和其他建设过程人为、机械破坏项目区周边植被及地表结构和地面设施等。为此,提出以下几点防治措施。①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区域的扰动和占压,避免造成新的破坏;②对受工程施工影响的区域加强监督和保护,避免因不合理的施工或其它人为因素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③对本区域内散落的土石应进行清理,若造成植被破坏,应及时恢复。第六,加强水土流失监测。结合工程建设和工程区水土流失特点,对本工程不同部位的水土流失量及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监测,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监测,为业主了解项目执行情况、研究对策、实行宏观指导提供依据。

5、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对该项目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水土流失的特点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该项目实际情况提出了水土流失控制措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作者深知,水土流失控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并不是在施工结束后就不用再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治了,而且更要将各项水土流失控制措施实施好、维护好,使其能长期发挥作用效用,以防治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方法研究》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贺康宁等,中国林业出版社

[3]《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及其参考案例》游尚官等,黄河水利出版社

上一篇:探究项目代建取费与行业发展 下一篇:材料检测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