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社会知识化进程及其适应性措施

时间:2022-03-27 09:29:50

试论我国社会知识化进程及其适应性措施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的最终结果必将是社会知识化。知识化社会里,知识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依据。与以往社会形态相比,知识化社会需要强化各种制度安排。当前,我国正在向知识化社会转型,所以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教育配置制度以及政治参与制度。

关键词:知识化社会 信息技术 制度安排

现实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终将催生知识化社会。尽管在学界很多人都认为,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果是社会形态转变为信息社会、网络社会。但细究起来,其实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只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阶段性结果,而不是最终结果――其最终结果应该是知识化社会。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推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对知识和知识型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进而使劳动力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出现新的态势。

在我国,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发展信息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同时,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和高质量服务行业转变。信息技术在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4以上,有的领域甚至超过1:20。[1]产业结构的这种变迁使得我国对知识型劳动者需求相对旺盛起来,劳动力结构开始变迁。这几年大学生和研究生连年扩招就是证据。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迁也使得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开始变迁。

虽然,关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是橄榄型的还是金字塔型的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但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尚未发展成橄榄型结构,也就是说,还未能形成庞大的处于社会中间位置的知识阶层。陆学艺等人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我国社会阶层结构虽然还是金字塔结构,但正在向橄榄型结构发育。[2]与这种社会阶层结构和其变迁趋势相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知识和财富还普遍存在分离现象,另一方面,知识和财富也出现了结合趋势。当前,中国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源泉来自非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额中占到约60%。而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知识分子主要流向了国有单位,它拥有知识分子总人口的约87%,而非国有单位只拥有知识分子总人口的约10%。[3]通过这样一对比,我们就能看出,我国确实还普遍存在知识和财富相分离的现象,知识在中国财富创造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据有关研究者估计,2000至2010年,每年有150~180万知识分子从国有单位流向非国有单位。这样看来,知识和财富在我国也出现了结合的趋势。[8]所以,我们可以说,知识并没有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分层和流动的主要依据或者说是决定性力量,我国社会还不是知识化社会或者说我国社会还没有知识化,但我国正在向知识化社会转型,整个社会正在逐渐知识化。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系统应该行动起来,针对正在出现的知识化的特点,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以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1、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在教育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对照知识化社会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现阶段还要抓好四个环节。[4]第一,扫盲和普及教育。我国还有上亿的文盲,科盲就更多。扫盲和科普工作应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据有关研究结果,德国经济超过法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比法国发达。与西方知识化社会相比,我国社会整体教育程度比较低是一个问题,但最突出的还是职业技术教育差距大。第三,调整高校结构,重点抓好一批大学。前几年我国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盲目扩大规模,过多地增加高校的数量。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教育经费更加短缺,教育质量下降、高等教育内部层次结构比例失调,专科教育严重萎缩等等。今后的方向应当是,在合理调整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重点抓好一批大学,使重点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四,抓紧在职人员的培训。现有的工业企业的工人和职工都应有机会参加职工培训,使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保障在人才竞争中的机会平等。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近年来的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从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出发,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社会知识化后竞争中的经济自由,保证社会贫困阶层获得基本生存条件的重要措施。我们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加快做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工作。与发达国家大多数居民享有社会保障相比,我国社会保障的受益者还主要局限在城镇居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长期在城市打工和生活),还远没有进入这一社会安全网。迈向知识化社会的趋势必然要求在未来构建起强大而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每一个中国公民享有公平的社会呵护。

3、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更为充分的政治参与机会。我国现阶段也有一系列政治参与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等,但在国家统构的政治局面下,这些制度长期得不到具体制度的有效配合与支援,削弱了其政治沟通的功能,因而远不能适应社会知识化的历史进程。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应调整和创设一些具体的制度安排来盘活现有的政治参与制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改革选举制度,实现差额选举,并实行党代表、人大代表常任制。第二,加设结果公示制度,把的结果及时公示出来。第三,在企业里实行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层面的政治参与机会。第四,在政府部门建立决策过程中的听政制度,让有关利益各方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第五,培育民间组织,让公民能够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行动――公民只有集体行动才能在同各方的政治博弈中较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第六,加立新闻法,增强传媒的公共性,为公民社会提供一个日常政治参与的阵地。

参考文献

[1]曲维枝.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0.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5.

[3]许向阳.转型期中国的困惑[M].华夏出版社,1998:10-24.

[4]李景治.科技革命与大国兴衰[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263-265.

作者简介: 陈培,女,汉族,1958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快递业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浅议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