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27 12:57:02

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教育和经济的发展,高校职业指导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存在这理论基础薄弱、形式单一、内容不完善、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应从加强理论建设、丰富指导形式及内容、推进队伍建设等方面提高职业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 对策 实效性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的门槛在逐渐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每年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进入求职市场。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发展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代替了“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家及各大高校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高校职业指导也就成为了高校日常工作及研究的重点。探索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职业指导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职业指导主要依据于国外的高校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进行,多停留在表面上。对于如何在我国大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这个问题,当前的研究者未能做出积极而有效的回应,针对我国国情和大学生实际情况的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不深入,对职业指导的规律性、根本性、系统性的问题研究甚少,特别是对我国企业的用人机制、人才标准及学生的职业期望等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而盲目照搬照学国外先进职业指导理论现象严重。同时,目前多数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仍处于借鉴阶段,即复制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职业指导经验阶段。而中国有自己特定的国情,在经济发展阶段、文化理念以及制度运行的环境上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显著差异,职业指导并非单纯的技能指导,而是需要深厚的理论支撑。符合我国国情和需求的职业指导理论的缺乏,使得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受到一定影响,职业指导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1.2职业指导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当前,许多高校在职业指导中所使用的方法较为简单,形式也比较单一,较多采用的是课程及讲座的方式来开展职业指导,“灌输式”的单向课堂教学方式运用较多,缺乏与社会现状和热点紧密相连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案例分析,针对性较强的结合学生个人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指导也不完善。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高校对国外一些先进的职业指导方式、方法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有效的借鉴和利用,使职业指导未能向纵深发展。高校职业指导呈现以单向教学的知识性传授为主,缺乏多种形式的能力性拓展的现状,团体辅导、拓展训练等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技能、生涯决策技能的指导形式未能广泛运用。由于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将职业指导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联系起来,不能充分地让学生从学校的职业指导中学到对其职业生涯切实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不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职业指导为其职业生涯带来的益处,从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型的积极性,缺乏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

1.3职业指导内容不完善,缺乏丰富性

目前,高校对学生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随意性较大,内容不丰富,只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不注重研究职业指导工作本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只注重向毕业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制作个人简历和面试技巧等理论内容,不注重讲解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与特征、职业与社会关系、职业分类、行业发展、职业与人生、职业道德、自主创业等多方面知识,职业指导内容不够丰富,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职业指导未能帮助学生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及改进职业,也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观、价值观的培养。

1.4职业指导队伍薄弱,缺乏稳定性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专家来进行,职业指导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如:据统计,目前全美共有职业咨询师16 万人,其中80%在高校,为校内职业咨询师。①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负责学生心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工作的就业顾问,一般都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英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 既是学生们就业信息的主要“数据库”, 又担负着为他们排忧解难、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服务,从事就业辅导的教师大都拥有心理学等专业的博士学位。②而当前我国高校普遍职业指导机构不健全,职业指导队伍人员少。并且,职业指导队伍构成不合理,大多数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是政工干部或辅导员,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只能停留在不甚专业的理论指导上。由于岗位设置原因,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专员大多数从事如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就业协议书的签订、就业手续办理等事务性的工作,难有固定的时间和专业的知识技能来从事职业指导的具体工作。而负责职业指导的辅导员及政工干部流动性较大,除职业指导外同样也要从事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且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因此,我国高校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2.提高高校职业指导实效性的对策

2.1加强职业指导理论研究

近年来关于高校职业指导的研究文章有很多,这些文章多集中在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国外职业指导理论介绍、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办法等方面的研究,对职业指导规律性、系统性的理论的研究还很欠缺。目前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也多是在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理论来指导国内工作的实践。教育部门应组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紧密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问题,打破学科界线,相互融合渗透,推动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论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目前从事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以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到院校间的差异,研究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职业指导方法。同时,继续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处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指导理论。

2.2丰富职业指导形式及内容

高校职业指导是一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各高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加强对就业市场各专业人才供求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在课程中加入模拟应聘形式,通过实践平台演练让学生得到求职应聘的感性体验。此外,学校还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聘请职业策划专家对学生进行自我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聘请成功人士、校友等做顾问为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讲座;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开拓更多的职业体验基地供学生参观实习;与社会劳动部门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等;指导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劳动力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社会实践,感受就业氛围,加深对职业及用人单位的了解,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3推进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拥有高素质的职业指导人员是开展高水平的职业指导工作的人才保障。因此,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建立、健全专门化职业指导机构,制定规划,尽快提高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各高校应建立完备的职业指导机构体系,并对机构和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要合理配置职业指导队伍结构,队伍从构成上应有职业指导专职教师、学生辅导员及政工干部兼职业指导教师、优秀校友、相关行业精英、校外职业咨询师,并且要逐渐加大职业指导专职教师以及校外兼职教师的构成比例。同时,要重点提高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一方面,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并鼓励职业指导老师通过职业指导资格考试。另一方面,通过聘用一些具备丰富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充实到高校的职业指导队伍中来,利用其在信息获取、资源占有、政策解读、就业风险规避等方面的优势,弥补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

注释:

①娄进举,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启示,交通高教研究,2001(3),111—112

②靳海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108

参考文献:

[1]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靳海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108

[3]徐元彬,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8(9),90

[4]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9(6),191

[5]周红、周燕,欧美高校职业指导对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8(3),23

(作者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广西 柳州 545004)

上一篇: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下一篇: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