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

时间:2022-08-18 08:40:44

试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

摘要:本文主要以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在担任学生职业生涯咨询者和指导者、学生职业潜能开发者和引导者、职业指导理论研究者和推动者三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时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同时针对目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存在的如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专业成长需求无法满足、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从政府、社会、高校及职业指导人员自身四个层面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人员 职业素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职业选择日益趋于多元化,让求职者成功地步入工作世界以及让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是职业指导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对求职者的指导与帮助将影响求职者能否成功就业,能否顺利的渡过工作的适应期,能否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然而,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还未得到社会、高校以及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

本文选择“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这一群体的职业素养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分析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不同的社会角色,确立他们的职业素养结构。同时对他们目前存在的职业素养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

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职业指导人员的概念

职业指导人员是指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的人员。职业指导人员主要是在三类主体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第一类是政府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第二类是高等院校;第三类是人才测评机构或者猎头公司。本文中的职业指导人员特指第二类,即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他们是为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和用人单位择优录用人才,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人员,是集就业知识的传授者、职业选择的引路人、职业生涯的设计者、就业市场信息员、择业心理辅导员等多种角色于一体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者。

(二)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三)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的界定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是指在全日制大学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职业指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态度、技能、知识、才干等多种要素的集合,是一种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体现了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本文中的职业素养强调的是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观念、知识结构、技能和能力四个方面。

二、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由于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服务的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与其他职业指导人员有所不同。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不仅仅是一名职业指导人员,即学生生涯规划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学生职业潜能的开发者和引导者。同时,他们还是高校承担职业教育的教师,是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者和推动者。因此,由于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有所区别。

(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承担的社会角色

1.作为学生生涯规划的咨询者和指导者

高校的大学生们,正处于萨帕职业生涯理论中探索阶段的年龄,面对这个阶段的学生,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该帮助他们认清自我,评价自身的职业兴趣所在,预测学生的发展,指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同时面对学生遇到的就业困难和心里困惑,要给予适当的开导并帮助其排解。

2.作为学生职业潜能的开发者和引导者

大学期间是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大量接收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他们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一时期,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必须要提升和扩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与发展独立意识,设计与规划学习活动,形成与发展相关的技能。

3.作为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者和推动者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也是高校的一名教师,自然应该在学术研究、理论发展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和贡献。这是由大学的性质、任务、条件所决定的。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对职业指导领域的理论知识、前沿知识、学术动态有所研究。

(二)社会角色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

根据以上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三种主要角色的探讨和分析,分别从职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一般能力四个方面得出他们的职业素养如下:

1、职业品质素养

·职业精神:关爱学生、热情真诚有耐心;热爱职业指导工作、具有明确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并愿意从事这份工作。

·探索精神:对专业领域感兴趣,自觉探索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专业知识素养

·职业指导方面相关知识:职业指导理论、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

·就业法规和政策知识:职业介绍与职业指导政策与法规、就业政策和法规、劳动就业法规政策、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创业知识和政策。

·心理学方面相关知识:职业心理学、职业咨询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

·本校开设专业相关知识: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发展知识、专业历年就业的情况。

·职业指导研究方面知识:各国职业指导相关知识、世界职业指导发展前沿知识。

3.专业技能素养

·职业指导经验技巧:心理辅导、职业咨询、求职面试、与学生沟通等技巧。

·生涯规划设计经验:职业能力测评、素质测评、生涯规划与设计实践经验。

·信息收集技能:利用各种途径收集就业信息。

·分析预测技能:分析近年来就业走向与趋势、预测当年的就业形势。

·教学及科研技能:教学技能、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训项目开发、调查研究、评估与写作技巧。

4.一般能力素养

·与咨询指导相关的能力:观察能力、引导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记忆力、理解力、思考能力、分析决策能力。

·与课程实施的能力:演讲能力、实训操作能力。

·与理论科研相关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创新能力。

三、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对职业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从认识层面上来看,有些高校目前还把职业指导停留在就业指导,只是在学生大三或者大四的时候,进行一些求职技巧和简历制作的教育。有些高校稍微好点,会对大一的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在一年级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而这都仅仅停留在把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看成一名普通教师,只需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指导》这门课。因此很多高校职业指导师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职业指导人员还需承担的其他角色,如学生生涯规划的咨询者、指导者,学生职业潜能的开发者等,都做的很不到位。

(二)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知识素养参差不齐

从高校从事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来看,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主要是由专职职业指导教师、专职从事就业事务服务人员(就业办工作人员)、院系学工系统的职业指导人员三部分组成,这其中以兼职为主。这支队伍流动性大,专业背景复杂,有些教师任职之前的专业知识背景并不理想,任职之后通过在职培训以及自学等方式补上相关知识,因此总体职业教育的专业性不够。同时,因为专职教师较少,兼职教师较多,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教师缺乏扎实合理的理论知识功底,又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总结、提高。

(三)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成长需求无法满足

目前,提高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水平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每年各高校的就业工作部门都会收到上百封的各种培训、会务通知,有很大一部分的培训都是打着培训的旗号糊弄钱的。培训机构并不能完全根据参加培训人员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因此,培训的内容很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按需施教”的原则,无法讲求实效。此外,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缺乏与企事业人力资源以及职业指导领域专家的交流沟通,自然也没法满足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成长的需求。

(四)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由于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以从事就业事务服务人员(就业办工作人员)、院系学工系统的职业指导人员为主,专职从事职业指导教学的老师较少。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任务就是为前来咨询的学生提供建议,科研并不是自己的工作任务。于是很少会有人去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据梁峰的调查研究,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中从没有参加过课题研究的人员占42.86%,多次公开发表相关论文的人员只有7,14%,显示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科研能力较为薄弱。

四、提高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从政府层面,规范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标准

目前,我国职业指导的从业人员在资格认证上大致有以下几种:职业指导师、职业咨询师、职业规划师、KAB创业师资培训等。以上几种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各有所长,但是并不能完全适合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因此希望政府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取各种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精华,尽快出台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标准和职业指导资格证书要求。

(二)从社会层面,成立职业指导师、职业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专业协会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很大程度上服务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因此他们与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交流相对较少,这样一来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最佳的匹配。如果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成立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如职业指导师、职业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专业协会等,让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的专业、职业指导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一起进入到这个协会,为他们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这样不仅校企信息对称,而且资源可以得到最优化。同时,也为我们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提供了一个深入切磋和职业素养提升的平台。

(三)从高校层面,要将职业指导人员的培养规划化、制度化

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主要是由专职职业指导教师、专职从事就业事务服务人员(就业办工作人员)、院系学工系统的职业指导人员三部分组成,这其中以兼职为主。因此,面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这种总体数量不足,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的现状,需加强对职业指导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个人职业能力。

同时,针对目前高校中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人员良莠不齐的基本现实,希望能完善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选拔、聘用、考核和激励机制。首先,对高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人员除了要有学历的要求,更要有相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资历及培训等方面的要求,要把好入职的关口。其次,要做好高校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强在职培训,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明确的方向。最后,还应指定一套确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参照具体可行可量化的标准,制定物质的激励机制等。

(四)从个人层面,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并不能补充全部的知识,最重要的还是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自我系统的不断完善。因此,高校指导人员自身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规划职业生涯。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在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也必须要合理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努力方向,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要克服专业发展中的被动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结合所在的单位需求和个人情况,科学规划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与路径。

2.参与校本教研。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要主动参与学校所组织的集体备课、导师一帮一活动、专题研究、教学观摩等校本教研活动。把握学校、学生、同事对职业指导的工作需求,向专家、前辈学习经验,加快自身专业化的步伐。

3.根植指导实践。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尽管前人已经概括了职业指导的理论和方法,但是面对复杂、带有强烈情境性的指导活动,必须要有实践性知识的支持,才能解决不同学生的职业困惑。因此,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必须要以体验性学习为主旨,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解决问题,逐步积累直接的经验。

4.注重自我反省。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要经常检查自己的指导实践,回顾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指导方法和策略。自我反省的方法有很多,有工作日记法,即通过记录指导日志详细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从而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来对照自己。

总之,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研究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业务水平,帮助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有利于加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指导机构的职能;有利于发展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开发理论,促进职业指导学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许静娴.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现状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24-25+27

[2]朱柱.试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J].企业导报,2012(9):230-231

[3]梁峰.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及其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5)

[4]邓宏宝.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建设的意义与方略[J].成人教育,2009(7):28-30

[5]代洪甫.“双师型”: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S2):31-33

[6]阙墨春.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要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5(1)

[7]蒋燕.高校就业指导师的角色、定位及素质要求[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0(4):108-110

作者简介:邹艳平(1980-),女,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

上一篇:摒弃“五不”,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 下一篇:联合站油泥砂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