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与收益额孰重孰轻

时间:2022-03-26 05:49:53

收益率与收益额孰重孰轻

不善于理财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被表面收益迷糊了眼,从而作出一些不正确的决策。要摆脱理财菜鸟的地位,务必从培养自己看收益率而不看收益额的思维开始。

银行针对小额账户开始收取年费,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作为普通用户如何应对?问过几个朋友,不约而同的是将恰好符合免征起点的现金存在银行中,从而逃过年费的征收。

免费午餐吃了那么多年,突然取消的确让人不爽。但不爽归不爽,接下来如何理财,就不该意气用事了。

在笔者看来,这几个朋友的做法不可取。让我们来算一笔账:以某银行账户总额超过1万元可以豁免12元的年费来计算,这1万元的年收益为:豁免的12元年费+1万元活期存款的利息76.95元(0.81%的年利率扣去5%利息税后所得)=88.95元。以此计算我们这1万元的年收益连1%都不到,实在是少得可怜。

如果我们不和银行怄气,让其收那12元账户管理费,而是把这1万元购买流动性最接近活期存款的货币市场基金,那么以过去1年数据来看,获得2.5%的纯收益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扣去12元账户管理费,再加上不幸买到一个管理水平欠佳的货币市场基金,那么,做到2%的收益也绝不困难。很显然,后一种方案从理财角度要明显优于前一种方案。

之所以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把钱存在银行逃避年费,除了不习惯支付服务费所以要和银行怄气外,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不具备一种真正的理财思维――重收益率而非收益额。他们只考虑到这样可以减少12元的损失,却没有考虑到那1万元的收益率下降了多少。

为什么善于理财的人应该考虑收益率而非收益额呢?原因很简单,在投资中,你的收益额=投资额×收益率%。由于我们的收入水平会伴随年龄的成长不断增加,而投资额伴随积蓄年数的增加也水涨船高,我们在投资上的绝对收益更多是取决于投资额,而非收益率。当你的投资额变动了,但是你紧盯绝对收益做决策的思维模式还未改变,那么就可能要出大问题。

笔者认识一个朋友,在大学里就拿出1万元炒股票,投资业绩很不错。看了一下他的投资方法,一大特色就是持有绩优股后绝不认输,短期亏损不当一回事,自然有利于骑上大白马。曾问过他为什么无所谓短期亏损,他的回答是“我就1万元,即使输掉10%也就1000元,打工勤快点一个多月也就回来了,怕什么”。

听到他这样的回答就有些担忧,本以为他已经有了巴菲特式长期投资不理短期波幅的耐心,原来不过是抱有年轻输得起的心态。

后来,这个朋友的父母看其以往业绩不错,就拿出了50万积蓄让其操盘。很可惜,即使在过去的疯牛行情中,他的业绩反而有所退步――往日不理会短期亏损的心态一去不复返,稍有浮亏就割肉,白白逃过了大量疯涨的股票。“50万元的10%就是5万元啊,你让我怎么敢承受这样的损失,那可能是我毕业后一年的收入啊!”同样是10%,但是当他用绝对值去看待时,却做出不同的决策,进而导致了不同的投资结果。

另一个朋友,是个高级白领,月收入上万元。除了买基金外,突然对股票也产生了兴趣。在我的劝导下,最初就拿出了1万元试水。朋友投资以长线死捂为主,不过我劝他既然要体会炒股的感觉,不妨在长线持有的前提下,拿出部分持仓利用技术分析做做当日交易的短差。朋友是个有天赋且心理素质颇好的人,有段时间短差做的相当不错,一个月10%~15%并非太难的事情。但不过坚持了两个月,他就放弃了。“太累了,要盯着股价走势,为买入卖出操作费心费神,一个月也就赚1500元,不划算。”这是朋友的理由。

又是一个只看收益不看收益率的投资初哥。其实,聪明人都明白,假如本金是10万元,按照这样的收益水平那么每个月就可以赚到1.5万元,比他的工资还多,而付出的劳动力和之前赚1500元是完全一致的。同样是15%的收益,当你投资额不同时,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绝对回报。如果你只考虑绝对回报,同样会让你产生错误的决策。

所以,要摆脱理财菜鸟的地位,务必从培养自己看收益率而不看收益额的思维开始。

上一篇:“豁免保费”让保单更保险 下一篇:《反垄断法》为何“九曲十八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