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新课的导入艺术

时间:2022-03-26 04:58:59

浅谈语文课堂中新课的导入艺术

《语文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精彩而成功的导入技巧,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一、开门见山式

这是最常见的传统导入法,教师通过准确精炼的语言描述,教具演示或者人物表演直接进入教学内容的简洁明快的切题技巧。

1.用激情语言引入

如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笔者先播放一支钢琴曲,随着舒缓、悠扬又略带忧伤的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人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欢乐与忧愁,当突如其来的挫折与打击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你的神经时,该怎么办?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给你指点迷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通过三言两语,以诗歌背景力量作为教学导入,再配以相应的音乐,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兴趣盎然,探究气氛浓烈。

2.借助多媒体图片引入

多媒体引入,妙在直观,易于引起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如《苏州园林》,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用多媒体播放苏州园林图片),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大小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精,世所罕见,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称,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这种导入,简捷自然,直切主题,毫无桥揉造作,瞬息就将学生带进了美妙的教学情境中,既符合教学导入的导控性,又符合教学导入的审美性。

二、以旧带新式

教师通过联系回顾相关旧知,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前提,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的同时还能巩固旧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如在教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这样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春》这篇美文,感受了春的美景,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萧杀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观赏冬天的景象,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再给出一个评判。”

三、设疑引思式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有疑者需要无疑,无疑者需要有疑,到这里方为长进。”这里启示我们,应在导入环节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思维冲突,让学生在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背景中学习。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

例如在教学《醉翁亭记》时笔者是这样导入:“范仲淹的《醉翁亭记》历代都作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从南宋人编的《宋文鉴》开始,直到当代的各类散文选,都选有这篇文章。这篇散文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请同学们认真学习《醉翁亭记》,想想其中的道理。”这样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启发思维式

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开启思维,快速进入教学状态。采取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参与课堂。如教授《春》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草绿如茵、鸟语花香、万木萌发。自古以来春天是许多文人墨客描写、赞颂的对象,白居易有一首《忆江南》,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笔者又提示:“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呢?”(学生又齐背:“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课一开始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与即将学的朱自清的《春》的内容相吻合的。趁学生兴致正浓之际顺势利导启发说:“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是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写春天景物的色彩、姿态的”。这段导入,以优美的古诗词引入,极其自然地与即将学习的课文联系起来。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总之,课堂导入既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进取、摸索和实践,逐步形成自己教学的独创性,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四十六中学。

上一篇:传统文化进语文课堂案例 下一篇:新医院财会制度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