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让小学生爱上古诗词

时间:2022-03-26 09:45:48

激发兴趣,让小学生爱上古诗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积累体验,发展能力的动态过程。阅读的过程不是对文本内容的“镜式反映”,而是学生在个性化生命的体验基础上对读物的重构。在强化个性体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古诗,以其独特的意境美、韵律美、言语美,显示着无可比拟的文本魅力。教者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通过体验、欣赏、感悟等形式,层层深入地与诗人对话交流,从而达到身临其境,心濡其情的韵读效果。以前我们教学古诗常用的教学方法:解释诗题——理解诗意——创设情景——体会感情,平铺直叙,按部就班,每一首古诗词教学方式都大同小异。长此以往,教师失去了激情,学生没有了兴趣。因此,我尝试着改变,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爱上古诗。下面以执教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谈一下如何激发小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背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演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课件,教师开始问:他是谁?他的诗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他“手可摘星辰”“欲上青天揽明月”。在孩子们的一片惊喜声中,李白诗风如春风拂面,给孩子们一个李白诗歌风格的印象,也为本节课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的理解做铺垫。接着,让学生自己认真阅读这篇古诗,感悟诗意。然后,我对学生说:“刚才,你们自读自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能否抓住诗句中关键词来感悟诗人的情感呢?”一学生说:“我从‘忽闻’这个词体会到李白惊喜的心情。李白是忽然听到歌声的,他原先没有想到汪伦会踏歌来送他,所以他惊喜。”又一学生说:“我补充。我从‘将欲’这个词也能体会到李白惊喜的心情,因为李白乘坐着小船将要离开,人在那一时刻,听到了歌声,心情一定是格外惊喜的。”还有一学生说“根据查找到的资料,我知道了‘踏歌’是一边唱歌,一边跳着舞,可以看出汪伦对李白的友情是十分深厚的。李白此时一定被汪伦的深情厚意感动了。不然,他怎么写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批文入情,只有调动了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有滋味,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是一味机械反复地背诵,或停留在词句理解上,那么学生又如何领会言外之情,象外之意呢?

三、朗读入心,激发学生兴趣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然后,放轻音乐,再度感悟、体验诗的意境,升华学生对该诗的理解。师:“李白被深深感动了,小船轻轻地划开了,一圈圈涟漪荡漾开去,生性豪放的诗仙又要寻仙访友去了。离别时刻,道不完声声珍重,望着岸上汪伦飘舞的身影,耳畔传来友人美妙歌声,(下转第37页)(上接第28页)李白,一个感情丰富的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悟一悟。”学生按捺不住,纷纷举手表现不同形式的朗读,有激动,有喜悦,有深情……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孩子认为:“李白是个天才诗人,天才都会有点疯狂的!应该是很激动的样子。”我当时赞许地笑了,并肯定了他的想法:“你的体会真独特,李白确实是个激动型的人,生性豪放不羁,不然怎么会有“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这样的诗句呢?你就来当回天才李白,把李白当时激动至极的心情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激动地大声朗读。学生们品位得非常到位,都读出了自己的独特经验。我同意大家的不同读法,让他们合在一起,以大合唱的形式吟诵出来。以往我们教完古诗后,要求学生背,很少引导学生诵,背完了就等于学完了。而韵读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有韵味的吟诵,学生可通过韵读吟诵的训练,激情迸发,入情入境,入耳入心,达到易记难忘的效果。

四、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兴趣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创设一个开放的,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境,让思维、情感与文本撞击出绚丽的火花,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仿佛回到了唐朝,仿佛正在与李白对饮畅谈。最后以大合唱的形式肯定了学生的多元解读,体现了阅读过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肯定与鼓励。

上一篇:有效矫正中专学生英语偏科的策略 下一篇:浅析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