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26 01:42:08

探索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除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语法知识、基础的表达方法和必要的语言技能以外,还要求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本文突出新课程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体会到情感教育理论上的阐述, 展现如何构建课堂活动空间、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中, 使学生的情感获得生成、培养与升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这一段“燃烧的岁月”!研究表明,教师一颗通融的心,一双欣赏的眼睛,给学生送去的往往是一片鼓励、赞许、期盼和爱意。体验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习者真心感悟,真心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 一种能力, 伴其一生, 受用一生。这一点对于刚刚走进学校大门的小学生而言, 显得尤其重要。

语言文字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理性标识, 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力量,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干, 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 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 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

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

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学生求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语文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情感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 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为了解决相关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使用工具书、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 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 孕育出创新的火花, 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 逐渐步入课文佳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课文都是描写祖国风光的,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我往往先通过图片、录像等资料,展示家乡的特色,然后,引导学生去收集,整理,表达,让他们通过演讲、书信等各种形式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这样做的直接效果,往往会使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 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语文的简洁性是语言学家刻意追求的目标之一,学生有了简洁美的体验,就注入了精益求精的内部动力。通过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字结构形式的表述简单明了地去获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 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语言的表达方法是语文教学的精粹,是普遍适用的并且强有力的交流方式,应用这些语言交流方式的经验构成了语文的能力,它是人的智力特征之一,它能使人理性地、判断地阅读和交流,能使我们了解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所隐含的情感方法,遵循渗透性、科学性、层次性、实践性原则,按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构建起学生的语文情感系统,从中品味语言内涵,形成具有语文特质的思维习惯,影响学生终身的思维格式及思维能力。

新课程需要新理念,新理念呼唤新形式,语文课堂活动要凸现“情感与态度”的生成与培养,需要老师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起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课堂活动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还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语文修养,从隐蔽的语文知识体系中,适时引导学生挖掘,恰当地点拨展现,才能让学生感知,内化到其知识的结构中,逐步积集成对语文的态度,运用矛盾的观点、运动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相互转化的观点去审视语文问题,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继而泛化到人对世界的认识,同时影响人的活动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田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1(04)

[2] 张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01)

上一篇:独立学院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教师专业发展俱乐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