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节目:火爆之后的思考

时间:2022-03-25 10:35:00

方言节目:火爆之后的思考

近两年来,方言节目火爆,在各地屡创收视奇迹。杭州西湖明珠频道2004年1月开播方言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在这个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基本上只能保持在2%左右的休闲城市,《阿六头说新闻》开播首周便以1.9的尼尔森收视率创造了杭州电视新闻收视率的神话,到第五周进了收视率排行榜前十名,两个月内更是蹿到榜首,目前收视率基本稳定在10点。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也是一档长沙方言节目,“策”字是长沙话“逗”的意思,该节目着力搞笑,全国收视率达1.56%,位居全国同时段收视第3位。目前广州地区最红火的节目《新闻日日睇》是粤语节目,收视率由创办之时的0.01%上扬到11.28%,目前周平均收视突破7%;成都、重庆两地是方言电视节目最为活跃的地区。光成都地区的电视台就有《天府食坊》、《串串香》、《经济麻辣烫》等一干“方言”节目。方言节目受到欢迎,方言节目主持人也同样火了起来,湖南卫视《越策越开心》节目主持人汪涵会说长沙话、上海话、东北话,这些不同地域的方言总是引得观众哈哈大笑,汪涵一跃成为湖南乃至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谈起方言节目被观众如此青睐,杭州西湖明珠频道总监《阿六头说新闻》翁晓华感慨很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中形成的文化,它承载和记录着这方土地上的历史和原住民的情感,同一地域的人们用方言交流是彼此在语言上的认可,这种语言上的认可和乡音情感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地位、经历的人紧密相联,达到心理同归。新闻运用方言是从语言上实实在在亲近百姓生活,主持人以拉家常、聊天的方式说新闻,对观众而言很富生活气息。比如杭州方言中的‘敲瓦片儿’,用英语说就是AA制。用普通话说就是分账消费,后二者显然没有杭州话这么形象生动。”

保留传媒方言话语空间是必要的。

首先,不应漠视方言的文化意义。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方言的存在是客观现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要规划好普通话与方言的尺度与分寸,文化的多样性并不会威胁主流文化。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也习惯了丰富多元的语言和腔调,不应该用一种俯视的态度对待方言。正如有学者感言“当我们听到罗大佑、龙应台的娓娓道来,听到梁文道文人气的粤式普通话,昕到张国荣的《风再起时》和Beyond的《光辉岁月》,听到麦兜在说“椰林树影、水清沙幼”,我们会为中国拥有如此出色和有趣的地方语言而由衷高兴”。方言轻松搞笑、生动通俗,同时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在今天的影视作品和许多文艺作品中,方言的这种独特地域特色被作为一种美学特征和发展策略被不断强化,而地域特色恰好也就是民族特色的重要内容,是文学艺术创作最为深厚的土壤。再想想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过的《龙船调》吧!当她用湖北方言唱到“哪个来推我嘛”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如果我们为了推广普通话将这块肥沃的土壤铲除掉,无疑是相当于自断民族文化之生路。

其次,不应漠视大众的权利。

人民网传媒频道曾经就“您如何看待电视剧说方言?”搞了一个小调查,共有374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其中,56.4%的人喜欢方言电视剧。各地电视台方言节目的勃兴,又说明了方言的群众基础和在文化认同、娱乐需求上的不可替代性。地方电视台播放方言节目、方言电视剧,是民众应该享受的文化权利。每个国家的公民,有权利要求内部的文化多样性,有权利要求保存和延续这种多姿多彩文化的存在,有权利去接触和欣赏,东北人有权欣赏东北语言风味的影视作品,湖南人也有权从电视中品味潇湘风韵,就我个人来说,我就很喜欢看《越策越开心》、《天天向上》,喜欢听汪涵说方言逗趣,这些都给我的业余生活带来很多乐趣。所以有关方面应该更加尊重人们这种快乐的权利。

与此同时,翁晓华觉得方言节目就像“味精”,不宜多,多了就会影响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收看情趣。在她看来,方言节目的推广与普通话的推广并不“背道而驰”,二者始终是统一的。但推广普通话始终是主流。由于语言的局限性,方言类节目最终的观众群将还是那些老杭州,这是地方新闻走向小众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大众传播媒介承担着推广普通话的责任和示范作用,广电管理部门需要统一规范的媒体语言,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主持人的言行。这是完全正常的事情。对于宏观把握广播电视传播的审美走向和风格品位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翁晓华认为,开办方言节目需要谨慎。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取得成功。首先这个地方经济上要有优势,人们对本地文化要有自豪感。《生活麻辣烫》的节目总导演尹燕也强调:“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制作出老百姓爱看的节目。在节目里我们并不排斥用普通话,使用方言只是希望节目能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

上一篇:电视新闻的意境美 下一篇:中西方电视记录片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