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常见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25 06:05:51

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常见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目的:促进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规范化管理,研究基层医院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某基层医院自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不合理的中药处方共计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000例不合理中药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次抽取1000例存在问题的中药处方当中,820例处方均存在2处或2处以上的问题。常见的问题包括项目书写不完整、中药名称书写混乱、特殊药品缺少脚注、以及处方堆药问题这几个方面。各种问题的发生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开具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需要提高认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同时提升临床医师综合素质,以促进中药处方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基层医院;中药处方;问题;思考

处方是医疗工作开展中相当重要的文件之一,通常将医师在治疗或预防患者相关疾病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可供药房供调配、发出药物制剂提供书面参照的文件定义为处方[1]。处方是临床医师展开疾病治疗的最基础根据。特别是从中医治疗的角度上来说,中药处方的书写是否合理与规范,将直接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以及医师的操作水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2]。为促进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规范化管理,研究基层医院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选取某基层医院自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不合理的中药处方共计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回顾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基层医院自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不合理的中药处方共计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1000例中药处方中,共650例为门诊处方,共350例为住院处方。

1.2 方法

对1000例不合理中药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具体问题划分为:1)项目书写不完整;2)中药名称书写混乱;3)特殊药品缺少脚注;4)处方堆药。研究以上4类问题在不合理处方中的发生率以及构成情况。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相关技数资料检验方法为X2,在P<0.05的情况下认为对比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抽取1000例存在问题的中药处方当中,820例处方均存在2处或2处以上的问题。常见的问题包括项目书写不完整、中药名称书写混乱、特殊药品缺少脚注、以及处方堆药问题这几个方面。以上问题的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见表1)。

表1:中药处方常见问题构成情况示意表

组别 项目书写不完整 名称书写混乱 缺少脚注 处方堆药

例数(n) 512 472 418 430

构成比(%) 51.20 47.20 41.80 43.00

结合表1:中药处方中各种问题的发生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根据以上数据,针对基层医院中药处方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1)首先是项目书写不完整方面的问题:本次研究所调查的1000例中药处方中,共512例(51.20%)出现的问题均为项目书写不完整。遗漏的内容众多,包括性别、年龄、日期、以及医师签名等。书写不完整的中药处方可能导致患者在临床用药的过程当中出现一定的不合理问题,同时也反应了基层医院中药医师的整体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对于中药处方书写的认识还不够充分;2)其次是中药名称书写混乱方面的问题:研究中发现基层医院部分医师在中药组方的过程当中随意编造中药名,这些中药名并非别名,很多时候仅仅是图方便而改写组方中较为复杂的字,例如将“藿香”简写为“火香”,将“土鳖虫”改写为“土元”,将“山茱萸”改写为“山芋”,这一问题的产生使得药剂人员在调配中药处方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且也不符合我国当前所应用《中国药典》当中对于中药组方正名的相关要求;3)再次是特殊药品缺少脚注方面的问题:在中药处方书写的过程当中不单单需要注意正确书写每一味中药的名称,同时针对特殊药品,还需要通过脚注的方式加以备注,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例如,对于阿胶而言,若没有通过脚注的方式注明“烊化”,则药剂人员可能会严格按照处方,将阿胶与其他药物共同进行调配,并造成药物粘结成块的问题,又例如三七,若药剂师所开具的中药组方当中,没有以脚注的方式注明“研粉”,则可能导致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得到利用;4)处方堆药问题:本次调查所抽取的1000例中药处方中,存在处方堆药问题的共计200例,所占比例为20.00%,平均开具药味数量为(25.1±2.3)味。从中药研究中合理用药的范畴上来说,中药处方需要体现药贵精专、法重配伍的要求,药物组成需要尽量控制在3~10味范围之内,多可达到满意的疗效。但调查数据中反应,430例堆药处方案例中,甚至有6张处方开具药味达到了40味以上。这种构成下中药组方的化学成分复杂性可想而知,且在堆药式的配伍方案下,部分药物的功效相互牵制或相互抵消,不单单没有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更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源性疾病,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为:首先,对于临床医师以及药剂人员而言,都应当高度重视中药处方的书写工作,根究患者病情,谨慎选择用药药物以及数量、剂量,避免堆药等不良问题的产生。同时,对于因中药处方书写食物而造成的医疗事故或临床差错,直接将书写处方的医师作为责任人员。在这一背景下,为进一步降低各类问题的发生率,还要求临床医师在掌握相关临床知识的同时,把握药物药理作用,全面考虑药物的药动力学特性,确保处方的完整、准确,最终达到提高用药安全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开具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需要提高认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同时提升临床医师综合素质,以促进中药处方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忠义,虞方,胡厚英等.采用"品管圈"方法降低中药处方调配差错的探索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7):666-668.

[2] 吴剑宏,李铭,陈幸谊等.1600张门诊中药处方用药点评和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5):101-103.

上一篇: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 下一篇: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