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针刺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时间:2022-03-25 11:55:57

临床研究针刺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作用特点。方法:将原发性失眠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24例,采用针刺调神法,穴取百会、神庭、神门等为主,药物组22例,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2.7%,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

[主题词]失眠症/针灸疗法;随机对照试验;睡眠/针灸效应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呈现了急剧上升的趋势,几乎每个人都有失眠的体会。本病虽然很少危及生命,但治疗困难。长期的失眠会使患者焦虑不安,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损伤人的心理及生理状态,影响人际关系,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失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因此,对失眠症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针刺治疗失眠具有深厚的临床基础,但目前诸多报道中缺乏通用的评价工具,限制了推广和交流。对于失眠的研究,现代临床多采用成熟的量表作为评价指标,其中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国内外对此量表进行的信、效度检验和研究均表明PSQI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再测信度和较好的效度,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近年来笔者采用调神法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24例,并进行了针刺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失眠专冶就诊的失眠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按1:1的比例,共设计观察50例患者,按20%的脱落率,制作60个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表,将对应的分组代码装入信封并密封。按顺序号依次纳入受试者时,依据信封内的分组代码,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最后纳入病例46例,其中针刺组24例,药物组22例。针刺组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平均(47.05-10.54)岁;病程平均(69.75-82.10)个月。药物组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平均(51.05-13.27)岁;病程平均(57.38-48.29)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中关于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年龄20~70岁者;符合失眠诊断标准的中、重度病人;失眠病程超过4周者;未使用精神药物或已停药2周以上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孕期、哺乳期妇女;合并有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疾患者;患有严重心、脑、肾、肝脏疾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者;病程少于4周者。

2 治疗方法

2.1针刺组

取穴:百会、神庭、神门、四神聪、三阴交。

操作:选用0.30 mm×40~50 mm华佗牌针灸针。百会、神庭、四神聪向后斜刺20~25 mm,神门直刺15 mm,三阴交直刺15 mm,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每日针刺1次,留针30分钟,5次后休息2天,10次为一疗程。共观察30天。

2.2 药物组

口服艾司唑仑1 mg,睡前服用,隔日1次。共观察30天。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与评价指标

表2显示,治疗30天后,针刺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采用PSQI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量表由19个自我评定问题和5个由睡眠同伴评定的问题组成。仅将19个自我评定问题计分。19个自我评定问题构成由0~3分的7个因子,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因针刺组未使用抗失眠药物,故未对PSQI中失眠药物一项进行测定。

3.2观察时点

治疗观察30天,在治疗前及治疗7、30天后分别进行评价。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描述其均数、标准差,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或秩和检验。

3.4 疗效标准

依据PSQI评分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评分减少率,PSQI评分减少率=[(疗前评分一疗后评分)/疗前评分]×100%。

临床治愈:评分减少≥75%;显效:评分减少50%~75%;有效:评分减少30%~49%;无效t评分减少

3.5 治疗结果

(1)2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2组疗效经Mann-Whitney Test检验,P

(2)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见表2。眠时间上,药物组优于针刺组(P

4 讨论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最为常用,其作用特点在于使失眠者入睡快、浅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中间不易醒,但大部分药物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睡眠结构,导致病人白天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且抗失眠药物的成瘾性和戒断反应等都限制了此类药物的使用。

针刺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在治疗失眠症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笔者运用PSQI量表,研究针刺与艾司唑仑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30天后,2组在降低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方面,针刺组优于药物组(P

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分析其病因病机,主要由营卫不和、阴阳失衡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针刺能够泻其有余,平抑夜间相对亢盛的阳气;针刺亦能补其不足,补益日间不足的正气,调整机体阴阳、营卫的平衡,使机体的功能重回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心主神志,脑亦主神志,采用“调神法”针刺治疗失眠症,选穴为百会、神庭、四神聪,以安神醒脑,神门调理心神,三阴交调整阴阳。诸穴相配,既可安神,又可醒神,从而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又可提高日间机体的功能。

本研究的初步结果提示了针刺在治疗失眠症方

面的优势,究其机制,针刺可能调整了睡眠结构,从而改善了睡眠效率并提高了日间功能状态,这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上一篇: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及对肾脏保... 下一篇:温电针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及其对患者血清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