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一起B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03-24 08:07:19

会宁县一起B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1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380-02

【摘要】目的 分析会宁县一起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用荧光定量RT2PCR检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009年5月10日至5月20日甘肃省会宁县四房吴乡三房吴中学发生了一起流感暴发疫情, 疫情涉及本校全部12个班级,共报告病例183例,罹患率为17.36%。用RT-PCR法从7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检出B型流感病毒阳性,病毒分离检出1株B型流感病毒(Victoria)。结论 该次疫情为B型流感暴发;疫情初期报告、及时隔离病人是控制流感疫情的关键,学校学生流感监测与报告系统需要加强。

【关键词】B型流感病毒;暴发;流行病学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任何性别、年龄、种族的人均有可能被感染,由于其传播速度极快,病毒极易发生变异,故每年流感都会发生不同规模的流行[1]。本文通过对甘肃省会宁县四房吴乡三房吴中学一起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掌握发病规律,对易感人群开展流感监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控制流感暴发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来源于会宁县四房吴乡三房吴中学一起流感暴发的现场调查资料。咽拭子标本由会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现症学生采集所得。

1.2 判定标准:流感样病例、流感确诊病例和疑似流感暴发的判定依据《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4-1995)和2003年《全国流感监测方案》(试行)。具有发热(体温≥38℃),伴有咳嗽或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的急性呼

吸道感染病例,即为流感样病例;具有实验室依据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即判为流感确诊病例。在某一相对集中的区域内(村庄、学校、幼托机构、工厂等集体单位),1周内出现30例及以上,或集体单位中10%以上的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即判定为疑似流感暴发。

1.3 标本采集处理:按照《白银市流行性感冒监测方案(试行)》流行性感冒个案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暴发特征;采集发病2 d内具有典型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送检, 由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4-1995)附录A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及鉴定,用荧光定量RT-PCR核酸检测。

1.4 数据统计方法:应用SPSS 11. 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该校位于四房吴乡三房吴村三房吴社,距乡政府5公里,距村委会0.5公里,交通较为便利,该校为寄宿走读制学校,教师44名,学生1054名(其中寄宿生755人,走读生299人),设有七、八、九三个年级12个班,拥有三栋平房12间教室,平房宿舍20间(每间50m2),学生住宿拥挤(每间约38人),校内卫生一般。此次暴发疫情患病183人。首发病例王栋,男,14岁,九(3)班学生,自5月10日起出现发热(38.5℃)、流涕、咳嗽、头痛、头晕、胸痛等症状,在家自行服药治疗,病情好转后已返校。发病前无外出史,无流行病学接触史。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5月10日出现首发病例后每天都出现新病例,发病高峰在5月14日至5月17日,占发病总数的81.87% (150/183) 。经采取防控措施,末例病例出现在5月20日,历时10天。疫情报告时间是5月17日。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图1。

2.2.2 人群分布:该暴发疫情的183例病例中,男105例,女78例,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35 ∶1,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 0.157, P值> 0. 05)。

2.2.3 班级分布:病例均为学生,教职工无发病者。疫情涉及全部12个班级,该校共有学生1054名,患病183例,罹患率17.36%。

2.2.4 疫苗接种史:所有病例均无流感疫苗免疫史。

2.3 病例临床表现 :发病学生均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表现, 全身症状轻,经过门诊治疗处理,病情好转或稳定,未出现肺炎、脑膜刺激征和皮疹等,无住院病例和危重病人。

2.4 实验室检测 :采集患者急性期咽拭子10份, 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及鉴定,检出1株B型流感病毒(Victoria),用RT-PCR检测出7例B型流感病毒阳性。

3 讨论

流感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流行3~4周就会停止,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多罹患于青少年,恢复快,一般不留后遗症[2]。该校流感暴发疫情有以下特点: (1)起病突然,发病时间分布呈暴发特征;( 2)波及面广,全校多个班级均有病例;(3)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痛、乏力等症状;(4)具有一定的聚集性。造成本次B 型流感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有:(1) 首例患者未能及时得到隔离治疗,是导致此次流感暴发的主要原因;(2) 学校学生人群高度密集,密切接触的机会增多,且教室和住宿条件差, 为这次暴发流行提供了条件;(3)患病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经济等原因,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低,从而导致易感人群大量积累。

5月17日接到疫情报告后,我县迅速启动会宁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采取隔离病人、加强病例监测、学校建立日报及零报告制度、未发病学生进行预防性服药等积极有效地措施,疫情迅速被控制。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并要求病人退热后2d 方可解除隔离) ,是控制流感暴发的重要措施。学校应在流感流行季节加强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病意识;加强教室开窗通风和室内预防性消毒工作,积极倡导学生接种流感疫苗。老师应警惕流感病例的发生,发现流感类似病例及时劝其回家隔离治疗。落实疫情报告制度,提高义务疫情报告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和责任;加强疫情监测和主动搜索力度,确保疫情报告的灵敏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流行季节开展上呼吸道疾病监测,做好流感疫情的监测与预警工作;从而能为流感流行的应对提供及时和有针对性的决策信息。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发现、报告和管理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3]可以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GE Q, F IL IP L,BA IA, et al. Inhibition of influenza virus production invirus 2 infected mice by RNA interference. Proc Natal Acad Sci USA,2004, 101 (23) : 8 676 - 8 681

[2]张静,杨维中,郭吉元,等. 中国2001 - 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 (6) : 464

[3]段红英,陈碧云,刘富强,等. 2004年湖南省中小学校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评价[J].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2005, 12 (2) : 848 - 84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湘西自治州2006-2010孕产妇死亡分析及干预措施 下一篇:论辐射对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