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文化的重要性

时间:2022-03-24 01:57:05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文化的重要性

在美术教育发展中,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使技能性学习上升到人文性学习。在文化大背景下综合全面地学习美术,学生能从兴趣的层面上升到文化价值观的教育目的。通过学习新课标理念,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说课,议课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对初中美术课堂的文化性加以论证。

美术教育文化性课堂审美

一、美术教育观念的文化性

当下,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初中美术教学是美术课程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曾阐述:“美术作品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美术课堂的学习内容应该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当然,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依然影响很大。其表现在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技法的训练。曾经在某中学的美术课堂上做过一次抽样调查:什么是美术课?学生们认为答案就是画画,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占了被调查学生数的百分之九十多;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古典主义绘画和超写实绘画中。虽然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整个社会的认识、甚至美术教师的观念,依然停滞不前。

二、美术作品的文化性

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在文化的大背景下创作的,而艺术作品也体现了文化的影响。初中7年级美术课本中有关介绍四川美院院长罗中立教授的作品《父亲》,这幅作品的成功完全是时代背景造就下的产物。作品描绘了后的改革开放,还处于动乱岁月中的国家。作者用一只圆珠笔来预示着改革春风已经到来了。作者饱含深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克洛斯超写实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而又敦厚的老农的特写形象。老人乌黑的面庞,因为微笑而堆积出一条条车轴似的皱纹;因为劳累而粗糙的手让人联想到曾创造了多少麦穗和稻谷?缺了牙的嘴,又进食多少粗糠腌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早就不是罗中立笔下的大巴山农民,而代表的是中华大地上所有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精神上的父亲!

三、美术课堂的文化性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授课方式,很多课堂文化性逐渐很好的体现出来。例如,初中8年级课本中有介绍关于地方文化特色的章节。那么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就应该考虑到各个环节如何加入文化性。以安徽省为例,任课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安徽地方特色文化来充实本章节内容。譬如可用传统的徽州黄梅戏、凤阳花鼓、阜阳剪纸、庐阳花布、传统的笔墨纸砚等来引出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也可以用地方历史人物和景点,例如:安徽的名人李鸿章、段祺瑞、曹操等,景点黄山、皖南的西递、宏村、金寨县的梅山水库、天堂寨等。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关于地方人文性的省级美术优秀课,这位上课教师的导出就是一段黄梅戏。伴随着熟悉的乡音,大屏幕展开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徽州沙画。画面带领观众以孩子般纯真的视角去观察徽州的古建筑。观者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西递宏村的美景,看到了断桥残雪,看到了美丽的南湖秋色,看到了各种秀美的徽州建筑。这实际上就是该教师很好运用了观者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认同。

而在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文化性的补充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以欣赏课关于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为例。吴冠中的作品虽然画面很简洁,颜色只有少量的黑色和大幅的留白,但是其作品的内涵和精华就是对中西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提炼。这背后所体现的是画家本人的思想和主张。将中国写意元素和西方抽象元素融入画面,把自己内心的激情融入点、线、面、色彩和独特的构图中。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中国色彩和现代性。可能学生会在课后美术作业中关于技能技法的表现很一般,但是可以体会出吴冠中艺术创作的艺术语境和特点,从中受到启迪。这也是美术课堂文化性的成功之处,能让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学生体会出作品的文化性。

在课程设计里渗入文化性,需要思想确立和不断尝试。例如初中7年级《生活中的色彩》一课中,通常我们对颜色的第一印象来自于西方的定义,即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而西方美术的革新也与颜色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地方的颜色特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例如:陕北的黄土高原给与我们的颜色印象是质朴的。即使是扭秧歌时的大红大绿的着装也是那么的和谐。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寓意”,认为黄色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所以皇帝的衣服是黄色的。而紫色则代表着贵气。所以王侯将相着紫色服饰。同时黄色比较其他颜色,属于中间色。试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中庸之道,其代表的是整个民族的基本性格。因此黄色代表着国人对于事物和未来的幻想,万物和谐,平稳,安宁。紫色象征着富贵、红色代表喜庆、白色和黑色代表着肃静。所以这才有了名师乐嘉的性格色彩测试,这反映了美术课堂确实需要文化性。

四、结论

中学美术课堂需要文化性。文化性的注入可以提升学生整体的认知层次。课堂文化性的培养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学生在保持对美术兴趣的同时,还能表达自我情感和创造想象能力。美术课程不知不觉渗入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把握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系,融合了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文化性的地位已经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香港美术教育协会编.香港美术教育.

[2]尹少淳.2004第二届亚太地区美术教育会议论文集.2004.

[3]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宝鸡市金台区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爆炸罪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