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道路的设计与施工

时间:2022-03-24 05:36:46

浅谈山区道路的设计与施工

摘要:在山区道路建设中由于山区的地形地貌特点,从设计到施工,都有一定的把握难度,现就针对山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够给从事山区道路建设的人员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

关键字:山区道路 地形地貌 特点 设计 施工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山区道路特点

山脉相连,高低起伏,坡大沟深,山崖陡峭。伴随着大小水系,分布着大小河流及山间谷地。山区河流具有河床纵坡大、流量小、流速快,形成山区地形山高谷深垂直切割明显的特点,路线布设在平、纵、横三个方面受到限制,迫使路线平面和纵断面转折频繁。山区地形陡峻,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量大,工程艰巨,山区公路路基填挖较大,对公路防护工程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选定路线时,首先应先摸清山脉水系的特点,选定好路线的总体走向和主要控制点。结合地形特点,反复比较统筹安排。

二、山区道路上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1、山区道路建设对山区环境的破坏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虽然建设公路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公路建设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山区公路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山区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公路的合理设计应从各方面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平面设计

在地形、地物、地质等自然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平面线形指标尽量选用较高的指标,为适应远景车型、性能的提升预留空间,另外,我们亦不可盲目地追求高指标,在满足基本线性要求前提下,来降低工程造价,并使线性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形复杂,相对高差较大的地段可局部降低个别指标,如角桩距离、夹直线长等次要技术指标。此外,路线布设还应充分考虑与沿线城镇发展规划协调配合,方便沿线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3、纵断设计

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频繁。尽量避免使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连续上坡和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

纵断面线性设计时,还应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性、公路通行能力做综合考虑。施工中土石方的大小应尽量填挖平衡。

4、山区公路的边坡治理

山区公路边坡必须力求稳定,否则轻者可使行车不顺畅、不舒适,而且会降低行车速度,重者可阻塞交通,甚至断绝交通。

公路边坡常见的病害,在深路堑中因高边坡失稳而发生的滑塌或崩坍,在高路堤处因压实不足而产生的滑移与沉陷。在山区公路勘察设计时,对路基设计,尤其是在高填路堤、陡坡路段和深挖路堑处,要不同于一般路基,应精心设计,使边坡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现在治理边坡的技术较多,主要有抗滑桩和锚索加固、预应力锚索+地梁、SNS柔性防护系统、三维植被网植草防护、土工隔栅和土工布、土工模袋混凝土、夯(冲)击式压路机等方法,具体处理措施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5、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系统的设计除考虑排水和导水相互协调外,对于冰川、泥石流路段应注意以下几点:有大规模泥石流和常流水的路段可考虑过水路面和桥涵排水相结合。这样可防止路面破损,机械在过水路面上清理泥石流时也不至于损坏路面;常流水通过过水路面下的涵洞排除,更有利于运营车辆安全运行。为保证山洪及泥石流通过桥涵,必要时收缩小沟谷入口,形成急流,这样有利于泥石流从桥下顺利通过。

三、山区道路的施工

1、征地方面

沿设计线形,进行扫线征地过程中将沿线线形勘察确认,对整个线路的线形进行熟悉,为后续施工中重点难点做好准备施工工作。

2、路基的处理

在施工前要先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植被、淤泥、腐殖土等施工土质进行检测,必要时采取换土填筑以保证填压前的压实度。首先,在路基施工要注意路基纵向和横向的填挖分界处密度情况。如果两侧密度不同,很容易造成填挖接台路面的开裂。一方面是因为施工时,交界易受到挖方和填方作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两侧密度的不同会使填挖后开挖台阶处不能紧密地结合,易造成填料湿软,致使路基发生变形或移位。其次,在路基的施工中要注意山区路基填挖区的泉眼处理。如处理不当会造成毛细水上升而影响路基的稳定,使路基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路基下泉眼的处理会通过挖槽、埋设水管、设置反滤层等形式将水引出路基范围内并保证这些水不会对路基造成影响。在山区的路基施工中出现地面坡度是很常见的,坡度小于3米的,可运用机械就近推填、分层整平。对于坡度较大的坡面(向横向地面坡度达到或超过l:5时)一般会开挖台阶,分层填压。开挖台阶宽大于等于2米,向内侧做成一个4%的反坡,自下而上逐层施工。

3、路基施工

目前山区道路路基施工大多采用爆破作业结合挖掘机、装载机、翻斗车进行土石方作业,按照设计路基高程进行削方放坡。其中爆破作业中分为上、中、下三炮,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为了炮孔钻进的便利,往往都选择下炮作业,结果导致山体悬空,山体严重垮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炮孔位置的选择,以及炮孔孔径、炮孔深度、炮孔间距、装药量的控制,以确保爆破作业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达到预爆破的效果。

4、道路底基层施工

道路底基层根据地区原材料的便利性可采用级配砂砾石或浆砌片石结构层。其中山区大多数地区以浆砌片石较为常见,地基施工别注意地基层材料的质量等级,尤其是片石不能为风化泥岩结构的,否则吸水膨胀会导致路面上翘,致使路面断裂。

5、道路基层的施工

山区道路水稳结构层一般采用的是5%的级配碎石层,水稳层施工别注意水泥含量的控制,否则起不到水稳层的作用。

6、道路排水设计的施工

1)边沟施工

边沟施工沿路线顺地势布设,确保一定距离内有涵洞布设,确保排水顺畅。同时注意边沟碎落台,尽量靠近山体边坡,边沟壁与山体之间如果留有空隙,山体水下渗就会导致路基渗水,导致路基沉降。

2)涵洞施工

注意涵洞施工中涵洞口避开老百姓田地,以免对其产生冲刷,导致民事纠纷。涵洞位置的选择尽量选择在位于冲沟端部位置,以确保其能够满足排水泄洪的要求,如果有必要,尽量在涵洞出入口设置跌水井设施。

3)截水沟施工

在道路路基两侧细致观察水文网的分布情况,合理布设截水沟,将山体水引至下侧边沟或涵洞处,从而避免路基受到山洪水冲刷的隐患。

7、山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山区公路桥梁因其所处区域地形复杂,与平原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选择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山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显得很有必要。山区桥梁施工前应首先对地形、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考察,核对其是否与勘查、设计图纸存在差异,并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和设计情况,考虑能否对桥梁桥跨、结构形式设计进行适当优化或调整,以确保桥梁能够满足其设计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施工与组织难度,减少施工措施投入,增加安全性和经济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鉴于桥梁结构物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重要性,对于滑坡桥位设计,基本上采取是先治理滑坡再建桥,避免桥梁滑动的风险。一些低等级和小规模滑坡中方可利用桥梁墩台抗滑。

山区道路要做好安全和文明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和交通管制人员,并在各施工段设立明显标志;在使用大型机械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机械施工手册,有专业操作手操作;各种水电、爆破等施工,必须保证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人身安全,做好各种宣传措施,使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结束语:

总之,重视山区地质的调查研究,有利于道路工程的使用安全,交通安全设施齐全,有利于引导车辆安全行驶。在山区公路设计、施工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灵活采用各项技术指标,确保线形的匀衡性、连续性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李勇.山区道路的勘测设计-线性设计.经营管理者.2010(08)

赵沈滨. 徐广锋 .山区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建筑规划设计.2013(2)

周茂.山区道路选线及相关环节分析.路桥科技.2013(26)

上一篇:浅谈如何更好地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理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变电运行人员故障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