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24 05:15:04

计算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进入21世纪,计算机应用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教育要赶上时代必须借助计算机这一助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出发,把计算机的功能发挥淋漓尽致。

关键词:计算机 课堂教学 模式 应用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在小学课堂教学得到了普及,这对于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小学新课标的稳步实施,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小学新课改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计算机技术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普及应用呢?

一、打破传统,采用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

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只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久而久之,同学们对上课的兴趣并不高,而且,学过的东西很难记忆,时间一长,就把所学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然而,当计算机引进课堂后,通过利用计算机进行直观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声情并举、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再由老师根据书本进行详细介绍,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就会非常深刻,解决同学们“记忆难、易忘记”的缺点。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中,如果从教学实际出发,及时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可以引发小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化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课堂驾驭能力,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在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由兴趣状态到乐趣状态,发生质的改变,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就能自觉地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师生的互动,使教学相长。计算机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小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易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往往会事半功倍!

三、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再加上农村学校计算机科任教师对多媒体运用的滞后,教学内容不能清晰地传达给学生,学生掌握学科内容出现难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动态演示的条件,弥补了原来在教学方式上的不足,利用多媒体这个优势可处理其他学科在教学上难以处理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直观印象,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服务。

四、呈现方式要得当,宁缺毋滥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虽然教者采用了直观新颖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套路是陈旧的,没有新奇感;或者“张冠李戴”,教师在评价教学时,不管上得好不好、合适不合适,在心里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一堂好课、优质课,真是这样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漫无目的,一会儿放录像;一会儿放背景音乐;一会儿出示画面,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乱七八糟,教师好像是一位“放映师”,而学生则变“信息接收器”,一节充满魅力的课和学生有灵性活力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过于泛滥的画面、图文、声像冲淡。难道网络“全文扫描”真比课本有效,更有感染力吗?“电子板书”就真得比黑板更具有清晰的示范性吗?在此情境下学生更具有创新能力吗?每个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让它为我们的各科教学增光添彩,在课堂教学中,任何辅助手段都是为课堂终极目标而服务,多媒体亦不例外。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啊》一文时,用多媒体画面或幻灯片展示“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画面,这三个关键词的展示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用色彩鲜艳的画面解释词义,让学生根据色彩画面来释义,打出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观看风景图片,能创设特定的课堂教学氛围,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师与生、学生与教材产生了共鸣。

综上所述,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它可以高效直观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环境,促进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和高效性,使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断深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了长久的学习习惯。这种时代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

上一篇:利用阅读教学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