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测评聚民心

时间:2022-03-23 02:47:29

2007年1月,巴中市市委书记李仲彬提出,对党政“一把手”最有效的监督就是民主监督,并率先3次接受民意测评,响亮喊出“向我开炮,向我看齐,向我挑刺”。3年来,这张测评表见证了巴中民主测评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民主监督的扩大、递进与延伸,见证了巴中干群关系的融洽过程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抛砖与引玉

“希望大家认真行使权力,客观公正地给我测评,不要有任何顾虑。今天的测评是第一次,大家还是摸石头过河。民主意识需要一个唤醒的过程,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请大家大胆地打,哪方面差就打哪方面,不然我就不知道自己的问题。”2007年1月6日下午3时许,市委书记李仲彬在市政协一届三十次常务会上的一席话拉开了巴中首次公开民主测评领导干部的序幕。

在一一剖析“不懂得接受监督、不习惯接受监督、不愿意接受监督”三种为政者的病态危害后,李仲彬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懂得接受监督、习惯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这是做人的人格人品的起码要求,这是做官的官德官品的基本要求,这是党纪国法的要求,这是从政人员的政治品格的要求。让我们都在监督下用权,在监督下行政,在监督下推进发展,在监督下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无记名测评投票、监督员当场公布测评结果,李仲彬针对优票率低的测评项目现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向。他坦言,自己会调整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会用心去改正问题,一年过后再来迎接测评。

李仲彬的“抛砖”如巨石击水,掀起了层层波澜。一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感慨:“以往都是上评下,而今天我们是裁判,领导是运动员。这种做法的确是个新事物,开了风气之先。”

责任与压力

2007年11月9日早上8时,巴州区民政局局长王学芳早早赶到巴中中学“巴中市巴州区党政正职民主测评大会”现场,看见操场上摆着的几百张课桌,他一下懵了,“好像我们当年参加高考一样”。

半小时后,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光远作了动员讲话,接下来,区委书记廖伦志、区长张平阳先后上台述职,神色凝重。参会人员就两人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组织协调能力、碰硬精神、清正廉洁、工作实绩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无记名填表测评。

每个评议者座位相距一米左右,不可能看清楚对方填了什么,标准的“独立答卷”。10点40分,投票结束,广播里响起组织部部长的声音:“欢迎各位前去参观监督计票。”

统计结果显示,书记和区长大部分项目都被评为“优秀”,对优秀票在90%以下的几个项目二人郑重作出整改承诺,但神色明显轻松许多,显然,他们通过了“考试”。不是每个县(区)的测评都这样“光彩好看”,其中一位县委书记的好几个项目优秀票才70%左右。据当事人回忆,“书记上台作整改承诺时,声音干涩、眉头一直紧锁”。

在测评现场,时任恩阳镇镇党委书记张丁夫有一番感慨,“监督群体的广泛性和监督内容的全面性,将真实有效地反映到测评结果上。今天的考官可能是明天的考生,这也给自己敲响了警钟,那就是要更多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从那时开始的3年时间里,书记、县(区)长已易数人,但“考生”与“考官”责任互与、压力互加,推动测评不断完善。

动力与活力

市委书记李仲彬多次强调,“每一次公开民主测评就是一次考试,要真正测评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真正测评出全力服务巴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活力”。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明亮用“三大突破”来提纲挈领地描述民主测评的动力与活力:即在创新领导干部监督的方式,在落实群众“四权”机制创新,在拓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两者之间的高效互动三方面取得了突破。归结到一点就是促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主动改进作风,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群众的评判证明了一切。2009年,巴中市完成生产总值240亿元,增长13.5%以上,超历史最快增速0.2个百分点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2亿元,增长65.1%,创历史最大增量;农民人均纯收入3468元,增加45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8元,增加1337元,首破万元大关,创历史最大增额。以“六路”、“六库”为重点的基础建设紧锣密鼓;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民主测评已从市、县向县(区)机关和乡镇延伸。新华社、《南方周末》、《农民日报》、《廉政望》、《四川党的建设》等主流媒体均给予了热切关注和高度评价。

对于民主政治和经济建设的内在联系,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柯尊平在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上的一番讲话可谓画龙点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并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与经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是将其转化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推进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巴中三年来的民主政治建设轨迹对此作出了精当的诠释。

上一篇:誓让巴山变通途 下一篇:川台合作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