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

时间:2022-03-23 01:24:52

贯彻新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

【摘 要】苏教版语文教材是一套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教材。但是,我们对教材的使用需要灵活自主,不必将其奉为神灵,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需要创造性地处理它。同时,在新教材的教学中,须着重倡导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疑问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关键词】新课程 苏教版语文教材 教材使用 文本对话

在新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验中,师生一致反映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留出了许多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构建了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套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教材。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我有这样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整合,探寻教材使用和课程切实落实的激活点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碰到了许多的困惑,尤为突出是教材多了厚了,周课时少了,“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开展时间相冲突,教材教不完怎么办。其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教材不是“圣经”,教材内容的取舍权在师生。教师要不断更新教材观,提高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处理教材,机智地整合教材,用经过整合的教材内容教学生。

在教材的整合处理中首先要注重“专题”备课。新教材用“专题”取代了原来的“单元”,5本教材共分22个专题,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既然苏教版教材是以人文话题统领选文,那我们首先要以专题为单位,研究人文话题和选文的关系,进行整合备课。在这样的整体思维指导下再进行选文的分解备课,才能更准确地设定目标和选准侧重点。如在进行必修一第三专题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的阅读教学时,思路可以这样安排:整个板块的教学由《乡土情结》出发,使学生初步领会什么是故乡,什么是乡土情结。主要明确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依恋自己的故土家园?”让学生领会在自己的故乡承载着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情和景。由此转向《前方》,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又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启发学生在《前方》和《乡土情结》里总结出现实层面和理想层面两层原因。由恋家转向出走,再由出走、离家引向思乡和归乡的欲望――《我心归去》。通过学生举例和体会,明确离与归、出走与回归的欲念都是人类心灵选择归宿地的结果。

其次要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创造性的取舍。可以把教材的处理权交给备课组,老师从课文的作用出发,适于练的就练,适于讲的就讲,适于读的就读,不平均使用力量,由老师来取舍,备课组集中讨论确定课文的用途。也可以尊重学生,征询学生意见,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篇目、愿意学的篇目,最后备课组决定一个单元重点讲哪几篇课文,不全部教。总之教材的使用需要灵活自主,不必将其奉为神灵,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需要创造性地处理它。

二、质疑探究,探寻引领学生与教材深入对话的切入点

新课程改革,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苏教版教材立足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在必修部分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各专题具体的人文内涵和选文特点确立具体的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都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但在课堂操作中,有些教者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透,就立马跨过课文本身做许多引申与发挥,做些所谓的拓展和探究,并且极力地要把一节课做得热热闹闹。这种貌似热闹的形式主义不是课改的追求。新教材的学习强调实践、体验、对话、探索,实现阅读教学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拓宽视野、感悟心智、培养个性、陶冶情感、促进表达的目的。为此,我在新教材的教学中着重倡导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疑问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学生既可以提出课文理解上的疑难,也可以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方面进行大胆质疑,甚至提出改写的意见。学生的质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确有所疑,提出初读课文时的疑难之处,求得班集体的帮助;二是明知故疑,提出初读课文时自己感到有价值的问题,供师生思考;三是提出不同见解,对课文或注释发生疑问,望能讨论解决。如在教学《品质》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展示讨论。学生提的问题既有对课文的疑惑之处,如“第7段中说‘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靴子的本质’是什么”;也有对文章内容精彩之处的探问,如“文章第2、28、54段都提及了橱窗中的靴子,联系全文看,有什么作用”;还有对文章内涵的深入探究,如“格斯拉先生一直到死都不改变,这值得吗?”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具备即时组织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落实到课文教学目标的轨道,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或者进行简单的否定,可以先交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解决,教师也可以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当然,教师除了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利用,还要大力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课堂 下一篇: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专题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