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梦想搭建一个放飞的舞台

时间:2022-03-23 01:11:24

给梦想搭建一个放飞的舞台

近年来,随着DV硬件的不断更新,后期制作软件的逐步升级,越来越多的摄像爱好者投入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潮流当中,一台家用的小型DV,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就可以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工厂”,而在这些舞台的表演者中,最突出的就是那些正值青春年少、思想活跃、非常有表现欲望的青年人。在这个团体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那些具备一定硬件条件的高校或者职业性技术学校的学生,他们一方面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看待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需要一种表达途径来表现自己的视点;另外一方面,学校为他们提供了摄像机及非线编系统这两个必须的条件,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笔者有幸,能够和同学们一起为实现

团队合作,首先强调

首先,要在学生当中强调合作意识,打造团队精神。DV作品是团队的产物。一个人要想独自完成一部作品,是非常困难的。拍摄前,需要对剧本主题进行定位,对剧本不断推敲;拍摄时则需要不同的机位配合;而拍摄后期制作阶段则需要对素材反复的甄选。这些都需要集思广益,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所以,一开始,就应组织学生先成立一个工作室。这样做有的优点是让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学生能够以这个团队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了团队之后,同学们的热情都非常高涨;在团队之间强调合作,交流,谁有好的创意,好的角度,都可以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讨论过后,就在实践当中来检验。另外,在具体的拍摄过程当中应锻炼团队成员之间的契合度,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喜欢扛摄像机,认为只有扛上摄像机,才像一个摄像的样子,而对于灯光、录音、布景、现场调度等都不屑一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同学认识到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而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团队之间的配合就更加默契,就更容易创造出好的作品。

第二,要放开硬件使用限制,鼓励

同学们自主探究学习。制作DV剧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有一定的硬件支撑,包括摄像机和非线性编辑机,这些设备对于学生是免费提供的,但是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大多数学校对这些设备使用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不过IDV剧的制作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甚至有些时候还需要一些特定的时间使用,如果按照学校的使用时间表,显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使用要求。所以笔者建议学校对这些硬件的使用放开限制,摄像机让学生们自己保管,非线性编辑室的钥匙也指定学生保管,这样,可以保证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同学们需要用到这些硬件设备,都能够使用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的使用率,同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在保证硬件供应的同时,不能忽视软件的学习。学生一般都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视频制作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但是对于一些高级应用技巧,包括一些创新的使用方法,是需要同学们自己探究学习的。因此笔者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研究这些软件,要求能够达到熟练应用,并且最终能够创新应用。例如,课堂上教师可能只讲解了PREMIERE的基本使用方法,但是PREMIERE里光视频滤镜就有上百种,这些滤镜的具体效果就要求学生自己来研究,并能够在实践当中应用。AE的光线特效也是如此,会了几种基本的特效后,就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创意来实现特定的效果。另外,笔者还要求同学们学习其他的一些和视频制作有关的软件,比如3D制作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这些郡是视频制作的一个很好的辅助。同学们学习了这些软件后,就会有使用几种软件综合处理一段视频的意识,这样效果就不再单调了。同时,掌握了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后,对以后的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DV作品的包装之道

此外,青年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还是很强的,同学们经过团队的合作最终制作出一部作品后,还是需要进行一定形式的施放,这样一方面是对团队成果的一个展示,另外一方面可以得到其他途径的评价。当时我们团队合作的第一个作品是《即将毕业的卢梭们》,作品做好之后马上进行了首映式,并且在首映式开始前进行了简单的主创人员见面会。在校园内公映的同时,积极寻求网络合作,把自己的作品宣传出去。当时同学们就主动的和“三杯水”网站联系,这个网站是目前做的比较好的DV网站之一,经过了网络的宣传之后,作品的影响力就更加广泛,同学们的成就感就更加强烈。以至于后来,几乎所有DV剧都走这个模式,先在校园里放映,同时在网络上传播。另外,为了提高自己,增加与外界的交流,我们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国内举办的DV大赛,通过大赛的洗礼,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在每部作品完成后,肯定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对每部作品都要进行反思,找出不足的地方,形成文档保存,为下一次的拍摄提供经验积累。这样做了几次后,同学们的水平提高的很快。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只喜欢用平摄一个方向,光线只喜欢用顺光,景别也大部分喜欢用全景。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场景,特殊的位置,用一些特定的角度会更好。这样,经过一次次的经验积累,同学们的拍摄手法更加灵活,对现场的控制也更加自由了。

分析问题 展望未来

在指导学生过程当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同学们选题比较匮乏,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有关校园爱情这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也有个别的牵涉到学业、就业等同学们比较关心的话题上,但是总体上来说,没有跳出校园这个圈子,或者说对一些社会问题关注程度不够,没有对社会、对人生进行一些有深度的思考。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笔者就多鼓励学生拍摄纪录片,先从一些和学生联系比较紧密的方向入手,比如关于大学生的西部支教,关于村官的竞聘,关于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方面的题材,然后逐步的过渡到一些社会问题上,比如留守儿童的问题,城市弱势群体的问题,一些比较重大的时事政治问题。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拍摄,同学们的选题思路逐渐地打开了,有了一些对一定社会问题的反映和思考。

另一方面,当主题确定之后,剧本的编写也存在问题。一个好的剧本是一部好DV剧的基石,但是学生对剧本的驾驭能力还是有限的,往往虽然选题比较好,但是拍摄出来后感觉像一杯白开水。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同学们文学素养有待加强,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尤是。同学们都满腔热血地拿起摄像机拍摄,但都忽略了一个好剧本应有的戏剧冲突等元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学生多看一些有关戏剧、剧本写作方面的书籍。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另外,虽然同学们在课堂当中已经学习到一些构图的相关理论和一些动态摄像的技巧,但是对于实际的场景控制,实际的人物走位把握还是有一些欠缺的。

虽然一些高校和职业性学校为学生拍摄DV提供了一些必备的硬件支持,但是这些硬件支持并不是最先进的,对于一些特殊的拍摄要求也不能满足,这些也制约了校园DV拍摄活动的发展速度。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生用的最好的摄像机是索尼的DSR-PD190P,一些家庭用的摄像机比如索尼的H021E,也在学生当中使用。但是,灯光设备比较缺乏,学生拍摄时主要还是依据自然光,或者一些简单的人造光源,录音时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摄像机内置的麦克,没有专业麦克,杂音比较大。此外,也没有进行移动拍摄所需的滑轮,学生只好用土制的滑轮拍摄一些运动镜头,或者干脆肩扛拍摄,这样对画面的效果很有影响。

另外,学校在硬件保证之外,大多很难再给学生提供必须的活动经费了,导致学生需要自己承担布景、演员服装、特殊道具等成本,资金的不足常常导致学生在拍摄时改变计划。对于资金问题的解决,学生们把眼光放到了校外。但是虽然一些企业比较支持学生拍DV,但是由于现在学生DV的题材太窄,得到企业资助的几率是比较小的。笔者认为随着OV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学生题材的不断延伸,在未来这个问题应该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诚然,学生拍摄校园DV还有种种困难,但其发展的脚步是快速的。笔者在指导学生DV拍摄的将近四年时间中,深感DV发展的迅猛,同时对DV的前景也充满了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DV能打破现在的电影霸权,真正走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而这个变革的先驱定会是这些目前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的青年一代。

上一篇:[编]高清编辑全面解决方案 下一篇:心灵中永远的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