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料腐熟剂在水稻秸秆上的腐熟效果试验

时间:2022-03-22 02:37:42

有机物料腐熟剂在水稻秸秆上的腐熟效果试验

摘 要:为进一步推进有机物料腐熟剂在水稻秸杆上的腐熟效果,本人开展了“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在水稻秸秆上的腐熟效果田间对比试验,验证和评价该产品实际应用效果,为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莲都区;腐熟剂;试验

中图分类号:S1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22001

1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地点为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河东村,试验时间为2014年10~12月。

2 材料与方法

供试菌剂“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由济宁三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生产执行GB20287-2006标准,有效活菌≥0.5亿/g,供试图土壤为泥质田,供试物料为水稻秸秆(水稻品种为中浙优8号)。试验设4个处理:

处理1:田间撒施“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腐熟水稻秸秆(面积0.33hm2,将2kg”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与10kg细土、5Kg尿素混合拌匀,拌好后立即均匀地撒施于秸秆上,然后进行翻耕,使”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与耕作层土壤充分混匀)。

处理2:空白对照区,常规种植,不撒施“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

处理3:菌剂腐熟区,水稻秸秆+”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常温条件下腐熟(水稻收获后将半亩稻草叠堆,料堆宽2m、高1.2m、20cm厚为一层,逐层撒施腐熟剂和尿素,并均匀加水,物料含水量60~75%左右,堆料完毕,用塑料薄膜封堆。菌种和尿素使用量分别为稻草量的5‰,即使用2.5kg腐熟剂和2.5kg尿素。每5d定时测量料温,适时补水,直到料温不再继续升高为止)。

处理4:对照区,水稻秸秆不加腐熟剂在常温条件下腐熟(除不施用“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外,其余操作与处理3一致)。

针对田间撒施的方法,使用腐熟剂之前取耕作层土样,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pH值。从撒入腐熟剂的当天开始计算70d后分别在处理1、处理2取耕作层土样,分析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pH值。

处理1、处理2从撒入腐熟剂的当天开始计算,每5d观察一次秸秆腐熟程度;处理3和处理4从堆制完毕当天开始计算,每5d观察一次秸秆腐熟程度,每5d定时测量料温,直到料温不再继续升高为止。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腐熟剂对堆积发酵的温度影响

从观察堆积发酵即处理3和处理4的温度变化情况来看,从堆制完毕当天开始计算10d时间,腐熟剂处理即处理3温度已经升到52度,而对照不用腐熟剂温度只升到48度,加入“三一牌”腐熟剂温度明显高于不加腐熟剂的处理,且升温比对照快,说明“三一牌”腐熟剂能加速腐解的进程(见表1)。

3.2 腐熟剂对秸秆腐熟程度的影响

秸秆腐熟程度从秸秆腐烂的颜色、气味和手感软化程度等3个方面并结合相对腐烂进程和相对腐烂程度来分析。一秸秆腐烂颜色的变化,以处理3表现的最为明显,在堆腐20d后达到腐烂黑黄的程度,处理4表现次之,通过堆腐也能在25d后达到腐烂的程度,排序为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2;从秸秆腐烂过程中的气味来看,处理3从堆腐的20d后表现出了腐烂味,比其他处理提早5-10d,排序为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2;从秸秆腐烂的手感软化程度来看,处理3从堆腐后的10d出现了秸秆软化,20d后即表现为腐烂的性状,处理4次之从堆腐20d后出现软化,25d后表现为腐烂变质性状,排序为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2。从以上分析可见,不管田间撒施或堆腐,使用腐熟剂后秸杆腐熟比对照快;从不同使用方法比较,腐熟剂堆腐比田间撒施效果好。

3.3 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田间撒施“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腐熟水稻秸秆后70d,分别与对照和试验前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所增加,pH值变化不明显。

4 试验结论

4.1 “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

对水稻秸秆有较好的腐熟效果,腐熟剂堆腐比田间撒施效果好,一般堆腐20d左右水稻秸秆即可腐熟。

4.2 大面积推广

使用效果与年度间效果差异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柴建萍,谢道燕,储一宁,黄平.几种桑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培养物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J].中国蚕业,2009(04).

[2]朱学谦.农作物钾肥的施用[J].吉林农业,2010(02).

[3]邱玲,刘敬业,冉帮定,李天福,邱莉.施肥量对云烟不同香气成分特征影响的研究[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4).

[4]李定旭.山楂叶螨在苹果不同品种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J].昆虫知识,2002(05).

[5]周跃中.试谈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及其历史演变[J].吉林农业,2010(08).

上一篇:青海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 下一篇:地面农业遥感平台在能源作物生物量监测中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