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3-22 09:59:53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评价推拿为主配合牵引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牵引治疗行比较。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综合疗法疗效较单纯牵引治疗疗效更佳,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疗法;推拿;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治疗方法分手术和非手术两类,手术方法包括各种腰椎减压及植骨融合手术及微创术等,非手术疗法包括牵引、推拿、理疗、封闭、硬膜外注射、神经阻滞、针灸等。手术疗法并发症多,远期疗效并非预想之好,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腰腿放射痛征象可以得到缓解或消失。[1]笔者于自2010年7月~2013年6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推拿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共计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81例,女性39例,病程2周-10年,平均6.5年。再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推拿手法:① 放松手法:患者取侧卧或俯卧位,医者先于大肠俞、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太溪等穴位行点穴,再在及腰、臀、下肢后外侧肌群治疗行以点、按、揉等手法,以放松局部肌群;② 理筋手法:于腰椎两侧以拇指推法理顺肌群,操作需密切注意患者承受力;③ 斜扳法:患者取健侧卧位,患肢屈膝屈髋,健肢伸直。术者位于病者前,以肘固定髂前上棘处、并将拇指抵住棘突间隙,同时对侧肘按患者肩前,待患者放松状态下两肘向相反方向用力,在患者腰部旋转至一定程度时,突然有限度用力板动,此时往往可有弹响声、但不可强求弹响,且指下有移动感。同法与患侧卧位再施术1次;④ 牵抖法:患者俯卧位并嘱患者双手拉紧床头,医者以双手握在患侧下肢踝关节,逐渐发力施以牵引手法,持续30秒-1分钟后再轻轻抖动下肢,幅度不宜过大。最后在腰部及下肢施以擦法,以皮肤发热为度。上述手法每次约15分钟,每天1次,12次为1疗程。

1.2.2:牵引方法:使用吉林亮达医疗公司电脑腰椎多功能牵引治疗床,以Fowler持续牵引15min。牵引重量一般以患者身体重量的1/3~1/2为牵引重量,每日2次,12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治疗组采用推拿及牵引治疗的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的治疗方法。经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中临床症状(腰痛、间歇性跛行)、临床检查(感觉、肌力)及日常生活动作(睡觉翻身、站立、洗脸、弯腰、30min站立、持重物或上举、行走)3个大项目评分,最高29分,腰椎功能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2]。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2组间x2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

2 结果

经过2疗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2组患者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更显著,见表1。

从表2 可以看出,两组经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96.67%、86.67%,经比较P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大约1/5的腰腿痛病人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所造成的,近些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该病的发生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很大关系,一旦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话,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避免导致其他多种严重后果。就目前来说,比较常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2种,即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常见的保守疗法有牵引治疗、推拿按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药物治疗、针刺疗法、腰部功能锻炼方法等;常见的手术疗法有后路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等。其中保守治疗见效比较慢,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遵循一定的适应症,必须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具有见效快的优点,但往往存在着很多副作用,如果护理不当会产生很多并发症,后果非常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能采用保守疗法治疗的时候,尽量不要采用手术疗法,以免产生其它危害[3]。临床上应用牵引治疗的目的是:①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使腰椎间隙增大,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获得该病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②椎间孔增大,上下关节突关节间隙增宽,对关节滑膜的挤压减轻,使疼痛缓解或消失;③松解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从而起到减压、消炎、止痛的作用。手法推拿治疗可直接或间接地解除循环、营养的障碍,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使神经根周围的局部组织水肿及无菌性炎症消退,缓解局部软组织的痉挛,使受累神经的功能改善。从而达到中医的血脉调和,循环流畅的目的。进行手法推拿操作时要动作轻巧、稳准,用力渗透,在运用斜扳和牵拉颤压法时要尽可能让患者肌肉放松,动作不可粗暴。对于病情急、神经根水肿炎性渗出较重者,手法以松解法为主。对年龄偏大、体质虚弱者,宜用轻柔手法。总之,牵引结合手法推拿治疗,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可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促进肌肉放松,缓解肌肉痉挛,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与水肿,改善腰部功能与消除症状,从而达到临床治愈。

参考文献:

[1] 李大军,等.整骨理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放射痛的疗效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6,35(10):7-9

[2] 余维豪,等.介绍一种腰椎功能评分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5):214

[3] 付先芸.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综合治疗方法及评估[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8

上一篇:脊椎结核的手术疗效及预后 下一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脑出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