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结核的手术疗效及预后

时间:2022-08-14 09:07:51

脊椎结核的手术疗效及预后

【摘 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方法:2005年月至2009年9月,收治168例脊椎结核患者,患者病程为1个月 -8个月,伴神经症状病史1个月-2个月。手术153例,保守治疗1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口服抗涝药物1周-1个月;保守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口服抗涝药物1.5年到2年。手术153例均取腹联合倒“八”字切口。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切口一期愈合149例,二期愈合4例,术后疼痛,脊椎后凸畸形均恢复良好,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对脊椎结核早、中、晚期积极早期手术治疗及辅助正规抗涝药物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

【关键词】脊椎结核;手术;疗效

脊椎结核占全身关节结核首位,多数为椎体结核,附件结核十分罕见。椎体主要为松质骨,它的滋养动脉为终末动脉,结核杆菌容易停留在椎体部位。发病以腰椎结核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颈椎更次之,骶尾追结核罕见。本病以前以儿童发病率高,30岁以上明显下降,但近几年,30 岁以上发病率上升趋势,儿童少见。早期通过保守抗涝,卧床休息等可治愈;早、中、晚期积极手术治疗的同时,积极抗涝治疗可获得满意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2月-2009年12月,共168例脊椎结核患者,男性113例,女性55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保守口服抗涝药物、卧床休息患者15例;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53例。153例手术患者术前均口服抗涝药物一周至一个月,保守治疗及手术口服药物1.5-2年。手术153例均取腹联合倒“八”字切口,术后149例切口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随访12个月-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折断,无骨不连,骨髓炎,无椎间隙感染等不良并发症发生。

通过术前摄片、CT及核磁共振成像,提示颈椎结核3例,下胸椎结核25例,腰椎结核 140例。40例骨质破坏较轻但仍明显;15例骨质破坏极轻微,椎间隙正常。113例骨质破坏较重;椎间隙破坏或不破坏,双测相关肌群,腹股沟区内测脓肿明显,神经受压所致症状明显,术前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高。

2 手术方法

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并气管插管,患者取侧卧位(根据病灶破坏,脓肿位置选取左,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治疗巾。

3例颈椎结核患者取侧卧位,于气管旁与胸锁乳突肌内侧支内侧缘纵行切口,下胸椎均取髂腹联合倒“八”字切口入路。颈部切口约5cm,下胸椎及腰椎切口约20cm。术前“C”型臂透视机定位。(腰椎为例)切皮,经皮下组织及脂肪至腹膜反折处,用“花生米”钝性推开腹膜,显露腰大肌,5ml注射器穿刺,穿出脓性分泌物或无,纵性钝性分离腰大肌,用大刮勺清除脓性分泌物,后显露病椎,先结扎腰动静脉,后显露骨质,彻底显露死骨,可见坏死骨质、椎间盘、干酪样物质(此操作在严密保护脊髓、神经根以及对侧血管下进行),后用髂骨自体骨植骨。后放置内固定器(早期用钉板内固定器系统140例,近期3例用棒内固定器系统),手术内固定后用“C”型臂透视机复查确认,冲洗术区后放置引流管并给于逐层缝合。

3 术后处理

术后24-72h内拔管,三联抗涝,抗炎,全身支持治疗,术中常规输血,术后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输全血或血浆。术后2小时后即可翻身,8小时后方能进食,术后8-10周时则可戴腰围下地行走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定期复查X光片、血沉、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肝功能。口服抗涝药物1.5-2年,同时口服护肝药物。建议患者2年以后取内固定。

4 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半年至一年植骨块骨性愈合,疼痛及脊椎后凸畸形恢复 。神经症状:4例恢复不良,余均恢复良好。结核中毒症状均恢复理想。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本组病例,4例切口感染未愈合,行二期缝合后愈合。无一例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栓赛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内固定、松动、脱落、折断或者骨不连。住院平均天数25天。平均15个月后患者均可生活完全自理,部分可进行体力劳动。

5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脊柱结核具有不典型性。年龄20随以上者,常以颈、胸、腰部疼痛伴结核中毒症状以及神经症状就诊;影像学及血液检查显示椎体结核明确均可早期积极手术治疗。早、中、晚期积极手术治疗的同时严密正规抗涝,并进行全身支持,可获得较满意临床结果,从而降低该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一篇:探讨小儿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治疗效果 下一篇: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