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全流通才能标本兼治

时间:2022-03-22 03:14:48

只有全流通才能标本兼治

不久之前,荣正咨询公司对全国部分的机构投资者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从这次调查的结果当中,或许可以看出机构投资者对于全流通问题的一些看法。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5份,收到有效答卷63份,回收率55%,其中属于开放式基金的30家,封闭式基金25家,券商的资产管理部门8家;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资金额平均为18亿元,被访机构投资者总共管理1134亿资金。

股权分置是当前根源问题

在回答“目前,股市在多位中央重量级领导发出政策信号及多部委联动推出若干落实‘国九条’意见的政策情况下,股市为何仍然萎靡不振?”这个问题时,有7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现阶段股市低迷的最重要问题是没有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制度问题,这是根本问题,其他都是治标。2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是中国股市仍未进入投资价值区域。

在回答“解决股权分置的基本思路”这个问题时,35% 的机构投资者认为设定时间表逐步解决;30% 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可以大胆的尝试,摸石头过河;20% 的机构投资者认为不应设时间表,而应循序渐进。

有7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现阶段股市低迷的最重要问题是没有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制度问题,这是根本问题,其他都是治标。2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是中国股市仍未进入投资价值区域。

配售方式最受认同

在对全流通的方案进行具体的选择时,50%的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采取配售方式进行操作,即参考净资产、市价及公司业绩、成长性等指标,用非流通股股东按照一定比例通过询价以低于市价的优惠价格配售给流通股股东的方式来换取剩余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30%的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采用缩股的方式来进行,即非流通股缩股,或对流通股送股等改变非流通股与流通股比例关系的方式换取流通属性;15% 的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采取转配股方式的方式进行,即参考转配股的解决思路,越早上市其非流通股的越早自动获得流通属性,不存在补偿、利益共享等复杂的操作;只有5% 的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采用预设流通权方式进行操作,即用时间换空间,只有股价上涨到一定水平时,非流通股才能一次性或逐步获得流通权。

50%的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采取配售方式进行操作,即参考净资产、市价及公司业绩、成长性等指标,用非流通股股东按照一定比例通过询价以低于市价的优惠价格配售给流通股股东的方式来换取剩余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30%的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采用缩股的方式来进行,即非流通股缩股,或对流通股送股等改变非流通股与流通股比例关系的方式换取流通属性;15% 的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采取转配股方式的方式进行,即参考转配股的解决思路,越早上市其非流通股的越早自动获得流通属性,不存在补偿、利益共享等复杂的操作;只有5% 的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采用预设流通权方式进行操作,即用时间换空间,只有股价上涨到一定水平时,非流通股才能一次性或逐步获得流通权。

关于全流通试点的时机选择问题,65% 的机构投资者认为越快约好;1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不应设时间表,成熟一家试点一家;10%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应无限期搁置;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明年解决比较好。

在回答“全流通试点中,引进分类表决方式是否有助于制定一个合理的全流通方案”这个问题。受调查者的意见分歧较大。3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分类表决能带来双赢;而另外35%的机构投资者则认为分类表决不能达到效果;其余20% 的机构投资者觉得无法判断其好坏;有10%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可能是搞形式,走过场;在回答“哪些公司适合进行全流通试点”这个问题时,55% 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应选择治理规范业绩好的上市公司试点;30% 的机构投资者认为从新股开始试点;10% 的机构投资者选择从民营上市公司试点;5%的机构投资者选择从中小板选择试点。

方案好坏决定多空走向

在回答“如果启动全流通试点,对于被试点的个股而言,是利空还是利好这个问题时” 75%的认为不好说,25% 认为是利好。

与上一个问题相关联的是“如果启动少数几只个股的全流通试点,对于大盘会造成什么影响”。20% 认为是利好;15% 认为是利空;5% 认为不会影响大盘;60% 认为取决于方案。

由上述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具体方案是决定利空或利好的重要因素。

70%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如果能采取配售方式解决全流通问题的话,能够使市场反转;

20% 的机构投资者认为无论什么全流通方案都会使股市大幅下挫;更有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全流通一旦推出会形成股灾;还有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全流通即使推出,对大盘也没有什么影响。

全流通有助于完善治理结构

至于说全流通之后,会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产生哪些影响?6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实行全流通之后,由于仍然存在大小股东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不会消失,但会得到明显的遏制;另外,1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实行全流通之后,能够彻底解决非流通股东(特别是控制性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分歧问题,掏空、圈钱等问题将不复存在;不过,也有1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全流通根本不能解决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问题;5%机构投资者认为无法判断。

6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实行全流通之后,由于仍然存在大小股东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不会消失,但会得到明显的遏制;另外,1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实行全流通之后,能够彻底解决非流通股东(特别是控制性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分歧问题,掏空、圈钱等问题将不复存在;不过,也有1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全流通根本不能解决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问题;5%机构投资者认为无法判断。

与此相关,5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实施全流通之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情况饥渴会得到遏制,因为大股东也要承担市值损失风险;30%的机构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况不会因为全流通与否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内在发展需要、证券市场整体发展和宏观经济发展;1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无法判断。

实行全流通之后,由于股权流通不再受到限制,因此并68%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国际市场上常见的换股等行为会更加活跃;16%的机构投资者认为不好判断。11%机构投资者认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可流通的总股本大大增加,再加上,套利机会减小,因此,股市上发生并购的频率反而会减少。另有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实施全流通之后,市场对并购技术的要求更高,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的能力可能跟不上,因而并购反而会停滞。

实行全流通之后,对新股发行的定价是否会有影响? 6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整体市盈率会下降; 30%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因个股的情况不同,新股发行定价上不会有明显的单向趋势;1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无法判断。

对于“全流通试点板块”的投资价值, 36%的机构投资者认为试点公司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32%的机构投资者认为有短暂投机价值;21%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可以纳入投资组合之中;11%的机构投资者认为试点板块不具备投资价值,炒作的成份较大。

上一篇:天津:有望成为“小户型年” 下一篇:买股票还是买股票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