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皆是范文 写作有经可取

时间:2022-03-21 09:12:01

教材皆是范文 写作有经可取

摘要 中学作文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一直存在巨大困扰,一直师生双方都在急功近利的找寻提高写作水平的绝招。殊不知忽略了写作的最好范例――语文教材,笔者从教材的开头、语言、方法、情感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阐释新课程下语文教材对于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语文教材 精彩开篇 优美语言 巧妙方法 真情实感

最近两年,社会普遍流行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小学毕业了,家长发愁孩子不会说话;学生中学毕业了,家长抱怨孩子出手就是病句;学生大学毕业了,父母惊呼孩子不会写文章。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部分基础良好,语文试卷答得还很可观的学生,在实际的语文素养测验面前也不堪一击。这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不断有所提高的进程里不得不重新反思。

首先就学生来说,面对写作没有激情,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永远是次数、是任务、是负担。即使是和自己现实生活关联紧密的话题,他们也感觉相距遥远无话可说。“一次成功的写作就是一次全新的自我诞生”的体验,对于学生就是天方夜谭。其次,“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的作文教学规律,让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大量的基础训练面前是焦头烂额,无暇顾及,何况,有谁写作文教案了?有谁持之以恒的阅读了?又有谁锲而不舍的下水了?所以开篇点题――行文扣题――结尾照应套路背后自然就是是教师审美疲劳,价值单一的机械思维模式了。

其实,最好最实用的作文教学典范,就在我们手中,就是我们每天钻研的语文教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新课程标准里有如下规定:

阅读――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等等。

写作――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等等。

可见我们教了课文,忽略了实用性;我们学了教材,却忽视了真价值。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对新课程的体验,以及作文教学的反思,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七――九年级语文教材在写作上的可取之处。

一、仿精彩开篇

对于文章开头,许多学生为难的要挠破头皮。来看看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这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 文章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有方位,有名称,有变迁,还有“草园”成了“乐园”,娓娓道来,没有造作,字里行间已经流露出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热爱与不舍之情。这样发乎情成乎性的自然开篇,在写作回忆性的文章里不难模仿。

二、炼优美语言

文章优美的语言不但能使读者心情愉快,而且能体会文章构造出来的意境,传达出来的哲理。如王家新《在山的那边》中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充满热情的期待,理想与现实仅一步之遥,跨过这道坎,展现在眼前的定会是碧海蓝天,康庄大道。又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这是多么深刻的内心感悟啊 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困难经受挫折能不失自信,且镇定从容来解决的信念油然而生。学后就演练,在字斟句酌的佳境里定能对精妙词句信手拈来。

三、试巧妙技法

在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师会就一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条分缕析的讲解,学生也能细致入微的记录。但说到写作要用技巧方法,许多学生如坠五里云雾,不得其解。我们来重温朱自清的《背影》吧。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 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推而广之,如果写自己最亲最近的人,那一双粗糙的手、那一张苍老的脸,那一种期待的眼神、那一个习惯性的动作,那一声渗入心扉的呼唤,不都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跃然入文,成为小作者们抒意感动自己的准确切入点么!

四、品深情厚谊

语文教材里以情动人的例文数不胜数,几乎每一篇里都有作者个性化的思想感悟,充满感染力的情感真情表达,这使文章由乐不可抗拒的思想和高度。如九年级第一单元的诗歌,按“土地情思”的主题编排,其内涵是爱国思乡。学生在背诵和默写过程中都感觉很流畅,原因就是作品里的情感价值是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第三单元的散文,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一次次领略到的是美妙的情思和深厚的意蕴。

可见,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那学生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只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才能使作文焕发生命的光彩,激荡起心灵碰撞交流的耀眼火花。

总而言之,语文教材就是最实用的范例,不能为教而教,为学而学,应该及时回味,深入挖掘,迅速演练,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有辨别,有汲取,充分利用课本的实用价值,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上一篇:《酒店成本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低效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