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

时间:2022-03-21 07:44:25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

【摘要】学生的创造性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其中创造意识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系统,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活动的操作系统,而创造性个性品质是创造活动的启动、调控和成功的保证系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品质,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其创造性个性.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品质,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创造性

恩格斯早就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上,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创新也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大问题,创新等于机遇,创新等于财富,创新等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生懂,而且使之会学习,会思考、会分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

一、 抓牢阅读阵地,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1、在阅读教学中,要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在教学中,字、词、句、篇老师一包到底,学生不动脑筋,吃现成饭,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不教是指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自学能力,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下工夫,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探索、寻求知识的过程,教师主要教会学生去动脑筋,培养学生会学习,这是教师给学生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们一把钥匙,他们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去开门,开箱子,到处去找东西,去分析,去查字典,即使以后离开了老师学校,遇到了问题也能自己去探索,去解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去归纳,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要达到自见,必须有个前提,思索,如果不动脑筋,就是读书百遍、千遍“其意未必能自见,只有遍读遍思,眼到、口到”而且心到才能领悟到实质,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老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些问题,采用启发、问答、讨论谈话等方式,使学生思维、解决问题,读一篇文章从中思索,从中吸收语言,学到技巧,长期积累实践字词句的知识就在其中获得,概括、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在其中提高,这就有利于创新。

2、激发求知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好的提问,比讲解效果更好,它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引起了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质疑、设题,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产生积极求知欲望,“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起点,在课堂的教学中,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质疑,解题,鼓励学生敢于吹毛求疵,发现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为什么用“排出”,为什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一个人?站着喝酒的该是什么人?为什么穿了长衫却站着,他唯一在何处,从这一串问题中,老师让学生就自己的认识理解说一说看法,引导去分析,把握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从而找到分析这个人物的金钥匙,学生感到有钻研阅读的兴趣,求知就会如饥似渴。所以启发设问质疑,千方百计撩拨学生学习的兴趣,去引发学生见解,让他的思维动起来,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善于标新立异,学会发散思考,对于不同见解,鼓励表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围绕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多种思路寻求答案,在多种思维结果中选出最佳结论,达到突破前人,打破常规,不断创新思维的目标。

二、 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个性品质

1、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主要教会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如布置小作文或给一个问题或一篇材料作文,让学生细读材料后各自谈一下自己提出的观点,谈话讨论就可以活跃思维,启迪思维,激发创意,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观点新颖,能就材料自圆其说,抓住某一角度说开去就行,然后才让学生分析比较最佳观点,要学生不拘泥于传统看法,别人的见解,在思考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点子记下来,这种顿悟灵感在科学创造中,即使学生平时学习中出现也是很多的,只有神思飞跃,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如学习《项链》完成:1)、请学生写一写当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她会有什么表现;2)、请学生以“如果不是那份请柬”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能够认真阅读小说,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小说的品读有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在平时作文过程中,特别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概念作文都要求创新,高考也特别重视作文有创新意,所以面对话题、材料鼓励学生联想思考,从某个角度因素出发去立意,善于逆向思维,多面思考,一题多做,在平时教学中随时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去创新。

2、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人性是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重要表现,人为地限制自己的个性过分谨小慎微,缺乏自信,生怕人说不成熟,就会使创造新思维难以萌发。即使有创新的潜能也毫无用处,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受传统的教育的影响,只习惯于知道是什么,怎么做而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空间,而个性的发展为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个性的发展是创新的前提,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有些观点欠妥,教师可以引导,但是对他们的精神表扬,然学生保持一种自信、自立自强的鲜明个性,而不是胆怯懦弱,如电影中欣然,毫无顾虑指出老师念错的字,而多数学生认为是出风头,做“圆滑型”人才,这种变形个性不能开发出创新思维来,这样的学生难以担当历史重任,惟有创新才能有将来,旺盛的创造力是科技的一只翅膀。

陶行知先生说:“然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的通,想的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的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镶嵌开辟;解放空间,把享受从文化的鸟笼中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总之,我国现在最紧缺是善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人才,是千百万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而学校教育、教师是主要的人才的培养责任者,新课程标准强调“帮助”学生转变单纯接受教育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个性,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抓起尤为重要。

上一篇:语文要念好“四字经” 下一篇:以多元化的习作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