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积累的意义

时间:2022-09-01 12:29:39

浅谈语文积累的意义

【摘要】语文积累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概念,难以将它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概括得了。从宏观上说,语文积累既是指积累的内容,也是指积累的过程,也应该包括积累的态度和结果。

【关键词】语文积累

说简单一些,语文积累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基本内涵是语文基本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基本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文学常识等基本的语文学习内容,语文能力是指在语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审美情趣、思想道德、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的所谓积累,应该是以阅读为主要习得途径的、不断储备和积淀语文知识、不断增强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内在综合修养的过程,它是语文学习内容、语文学习过程、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结果的综合,其内容核心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准确地应该称之为“语文素养积累”,简称为“语文积累”。

中国历代教育理论中有关积累的意义的论述不少。我国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学记》里说“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就体现了重视积累、循序渐进的思想。孟子曰“不盈科不行”,意思是说流水遇到坎坷时,得蓄满之后才能继续前行,“蓄”,就是积累。《中庸》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其中“博学之”即是指积累。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学习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2];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3];先哲们精辟的话语,深刻揭示了积累的重要意义。古代没有积累一词,而有“积学”可做积累的同义词,《文心雕龙》有“积学以储宝”的说法,形象地将“积学”比喻为“储宝”,体现出对积累的意义的深刻认识。

具体来说,积累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4]

一、语文积累是培养语言素养的基础

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语言的学习需要学习主体对其理解和内化,即感悟,从而形成一种面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或文字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地整体地感知和把握,这就是语感,又叫语言心理直觉。朱熹说:“看文字,且自用功夫……久之自得,盖蓄积多者,忽然爆开,便自然通。”[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这些说的就是积累对语感及语言素养初步生成的重要影响。这样积累既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词源笔下三千牍,武库胸中十万兵”(宋?尤袤《送吴待制守襄阳》),任何技能的形成都必然依赖于反复的训练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语言素养的培养也必须以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为基础与前提,才能使语文学习者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时文思源涌,妙笔生花。

二、语文积累是改善学习状态的重要策略

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一大顽症,在实施“减负”中有一个误区,即不少语文教师让学生只把精力集中到教科书的学习上,减少学生的阅读量、学习量。其实应该正好相反。教育家们研究的结论是减轻负担、使学习变得轻松的根本性解决办法之一是使学生大量阅读,增加积累。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6]他还指出,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产生许多的灾难,因为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广阔背景下进行,这是一条规律。这一点可以从许多心理学理论上去阐释。如法国的赫尔巴特的学习“统觉说”,这种学习观认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旧的意识观念对新观念的同化,即统觉过程。统觉能否成功、困难与否在于新旧观念的调和性,因此,教学的任务就是使目前的适当经验或某一观念与知识背景结合起来。教育和教学要选择正确的材料去形成学生们的知识背景或统觉团。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开始,然后扩大和丰富这些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诫我们:“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7]可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在一个宽阔背景下学习语文,是一种更简便快捷的方法,它减轻了学生的精神负担,改善了学习状态,因而是更科学有效的方法。

三、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型人才需要优化的知识智能品质结构,没有知识或知识贫乏是无从谈创造的,甚至连问题也不能发现。所以创造型人才首先就是要获取知识,丰富积累。宽阔的知识背景才能使人思维敏锐,不为琐碎而直观的现象所迷惑或束缚,在思考问题上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创造性。其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展想象力的重要方法更是积累。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说过:“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多抽时间读读小说、逛逛动物园都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这同理解力和记忆力一样重要。”[8]第三,灵感也是创造力的组成部分,灵感思维表现为一种爆发式的一下子把握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顿悟过程。但其产生的机制是在丰厚的积累之上,经过殚精竭虑甚至如痴如狂的思考,然后在“意料之外”的情况下,突然产生对问题解决的顿悟。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灵感,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的。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务必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不为各种花哨的教学手段所迷惑而迷失了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孟子》第167页,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2]《四书五经》第192页,北京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3]《荀子》第16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第2版。

[4]熊生贵:《加强学生阅读积累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9期。

[5]李培月:《语感培养的“轻”与“重” 》,《小学语文教学》1995年3月,第16―17页。

[6][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18页、第21页。

[7]李毅红等:《创造力的培养》。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4月,第52、51、133页。

上一篇:语文高效课堂的作业设计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