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

时间:2022-03-21 04:14:39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

所谓变式,广义地说,就是同一事物非本质特征的一种转换。这种转换使客观事物得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展现在人们面前,使我们对客观事物重新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数学中运用很广泛。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深深体会到,适时地运用“变式”教学会大大提高学生思维与创新的能力。下面就“变式”教学谈一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全面概括变式,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有这样一种说法,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意思是说,化学虽说属理科,可也如同文科一样,要背、要记的东西不少。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会觉得太繁,如果能把零星的知识点简化记忆,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把知识记得牢。

如学习了硫酸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后,我及时地增加了一句话:如何掌握硫酸的知识呢?一个字足矣!学生马上表现出急于得到这个灵丹妙字。我说:那就是“三”字诀,解释为三个原理、三个反应方程式、三个设备、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知识串起来。在铝的教学中,讲完铝、氧化铝、铝盐后学生对这一章的计算很头痛,我跟他们开玩笑地说:这章的主要计算无非就是一、三、四嘛!于是我跟他们一起列出了下列关系式:

Al Al3+ Al AlO2-

Al2O3 2Al3+ Al2O3 AIO2- Al3+ AlO2-

学生弄明白了一、三、四的含义,为了巩固记忆,亲身体验一下它们对解题带来的方便,我让学生随堂做了这样一道练习:

某工厂有大量的废铝,想用这些废铝来制备他们急需的氢氧化铝,请你给他们设计一套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提供硫酸、氢氧化钠)。

方案一:Al Al3+ Al(OH)3

方案二:Al AlO2- Al(OH)3

方案三:Al Al3+ AI AlO2-

Al3++3AlO2-+6H2O4Al(OH)3

方案一:生成1摩尔Al(OH)3需3摩尔H+,3摩尔OH-;

方案二:生成1摩尔Al(OH)3需1摩尔H+,1摩尔OH-;

方案三:生成1摩尔Al(OH)3需3/4摩尔H+,3/4摩尔OH-;

所以,用方案三成本最低。

全面概括变式在复习课以及元素周期律、有机同分异构体等教学中用处很大,它既简单又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二、提问猜想变式,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物质的量教学中,为了巩固摩尔的对象是微观粒子,通常都会遇到这样一道题目:

有a克NH3含n个氨分子,求NA。

解析:方法(1),先求出一个氨分子的质量为a/n,则17克氨所含分子为NA即NA=17n/a。

方法(2),比例法,a∶n=17∶NA, 则NA=17n/a。

讲解完此题做法后,我会紧跟追问:

问一,把该题的n个氨分子改成n个氮原子,NA又是多少呢?

问二,把该题的n个氨分子改成n个原子,NA又是多少呢?

问三,把该题的n个氨分子改成n个氢子,NA又是多少呢?

通过这样变换,学生对摩尔这一微观粒子的单位就能很容易理解。

三、辨析对比变式,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如,在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不会有沉淀生成?这题在历届学生当中出错率都很高,作为选择题,大部分学生会选有沉淀。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时,都会让学生将错就对地写出方程式,学生只要一写出方程式,就会恍然大悟:生成的碳酸钙与盐酸不能共存,因而没有沉淀!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变换反应物质:

(1)把CaCl2溶液换成BaCl2溶液。

(2)把CO2换成SO2。

(3)把CO2换成CO2与NO2(或Cl2)的混合气体。

(4)把通CO2换成通CO2和NH3的混合气体。

通过如此变换,学生能真正体会到题目变化多端、妙趣横生!

四、关系出发变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讲一定量氨气通入一定量磷酸溶液分析产物时,基本方法是写出生成三种盐的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系数及给定的氨气及磷酸系数比来确定产物。而我通常要求学生根据三种盐当中氮与磷原子数之比来判断产物:

(NH4)3PO4中N∶P=3∶1及NH3∶H3PO4=3∶1,产物只有(NH4)3PO4。

(NH4)2HPO4中N∶P=2∶1及NH3∶H3PO4=2∶1,产物只有(NH4)2HPO4。

NH4H2PO4中N∶P=1∶1及NH3∶H3PO4=1∶1,产物只有NH4H2PO4。

若NH3:H3PO4比值在3~2之间,则产物既有(NH4)3PO4又有(NH4)2HPO4;若比值在2~1之间,则产物既有(NH4)2HPO4又有NH4H2PO4。

这样改变一下解题的角度,学生便感觉又多了一种解题方式,思路会豁然开朗,并把这种方法推广成所有酸性气体与碱反应,若生成盐有多种,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这真正体现举了一反三的功效。

五、情境切入变式,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实验是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特点的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也能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地演示课本上的试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创造条件,改进、完善实验,尽可能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趣味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寓知于乐、以趣激学。实践证明,教师稍一点拨,学生便会收获更大。

作为化学教师, 追求的最高目标是通过少而精的习题教学, 既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多方面得到训练、培养与提高。变式教学通过对化学例习题、实验等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考,改变以往“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少,记忆多、举十反一”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因作业量大造成的负担,是适合新课程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选择之我见 下一篇:万有引力与卫星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