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3-21 01:41:05

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70例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时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5月至2010年08月在我科住院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70例,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的精心治疗及合理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病情得到控制,生命得以延长。结论:由于所用化疗时间长,副作用大,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十分重要。

【关键词】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75-01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为较常见的小儿恶性实体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转移,且确诊时多为晚期,错过手术时机,化疗为本病主要治疗手段。我科自2005年1月以来采用大剂量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取得较既往方案优良的效果。现对患儿化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05月至2010年08月在我科住院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70例,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5岁24例,1~4岁46例;按神经母细胞瘤国际分期(INSS分期)标准分期:Ⅲ期42例, Ⅳ期28例。肿瘤原发于腹膜后为46例,纵隔10例,盆腔6例,其他部位8例。

1.2 临床症状:腹痛、肿块、发热、双下肢痛、食欲下降、呼吸道症状及眼球突出等。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区域淋巴结,其次为骨、肝、脑、皮下等。

1.3 治疗方法:主要通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静脉注射药物进行化疗。主要包括:环磷酰胺(21g/m2/d,持续静滴6小时,用2天)、长春新碱(0.67 g/m2/d ,持续静滴24h, 用3天)、柔红霉素(25 g/m2/d ,持续静滴24,用3天);CIE方案应用:顺铂(50 g/m2/d ,持续静滴1h,用4天)和足叶乙甙(200 g/m2/d,持续静滴2h,用3天),共6个疗程。

1.4 结果: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的化疗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等,均经及时处理后均顺利完成化疗周期。病情得到控制,生命得以延长。

2 讨论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胚胎性神经元肿瘤,起源于神经胚胎细胞,为高度恶性肿瘤。病人多为婴幼儿,肿瘤可发生于中枢或周围神经,以后者多见,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或腹部交感神经节。确诊时多为晚期,化疗为本病主要治疗手段。由于所用化疗时间长,药物副作用大,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十分重要。

2.1 心理护理:由于小儿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并且对住院和化疗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医护人员应衣帽整洁,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年幼的患儿,态度和蔼可亲,使患儿产生可信赖感和可依靠感,同时亦应向患儿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家长对疾病有较深入的了解,进行科学的宣教,减轻其心理压力,彻底消除患儿家长对化疗的顾虑和恐惧,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治疗,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教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感染机会;年长的患儿根据病情可允许一家长陪伴。

2.2 化疗时静脉输液的护理

2.2.1 建立安全、长期的静脉通道:化疗药物持续静滴可以针对肿瘤细胞生长周期维持较好的抑瘤血药浓度,并减少常规化疗中一过性高血药浓度引起的毒副作用。但化疗药物渗漏到血管外可引起周围组织坏死,且患儿因年龄小,难以忍受长期频繁的静脉穿刺。血管选择应准确,血管应有弹性,进针点在血管的远端。我科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带有Groshong瓣膜的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77.1(54/70)。平均置管时间88.5±12.2天,半年化疗过程只需进行一次外周静脉穿刺置管, 最长置管295天,收到了良好效果[1]。

2.2.2 PICC管留置期间的护理:每次化疗前注入生理盐水10ml,确认导管通畅;严禁抽取回血,防止导管扭曲、打折、药物结晶沉积,以免导管堵塞。静脉输液期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疼痛、红肿等静脉炎表现,一旦出现可抬高患肢,50%硫酸镁湿敷4-6次/d,每次10-30分钟与呋喃西林交替外用,必要时可给予激素治疗。治疗过程中应防止损伤导管或将导管拔出及导管移位。如出现导管感染,病人寒战高热,立即应用抗生素,拔除PICC导管。同时应用化疗药物前应用少量等渗液冲管确定无外渗后,再用化疗药物。化疗结束后用适量等渗液冲洗导管,拔针时动作要轻巧,减少外渗,一旦有化疗药物外渗,局部用普鲁卡因盐水封闭,建议同一静脉不应短期内反复使用[2]。

2.3 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2.3.1 骨髓抑制: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降低,病人易出现感染。(1)对感染的防护:化疗后应将病室内以紫外线照射消毒,消灭感染源;减少陪伴,禁止患儿乱串病室;注意患儿皮肤及口腔卫生;如有发热症状,应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可中药退热。必要时应使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高粒细胞,同时使用抗菌素。(2)出血的防护:观察出血倾向,出血点分布情况,同时避免患儿紧张、急躁、情绪波动,避免损伤性出血。认真进行各项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各种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原则[3,4]。

2.3.2 胃肠道反应:化疗期间患儿常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常规在化疗前静滴齐琼、枢丹等止吐药可明显减轻呕吐症状。应避免患儿误吸,给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应少食多餐。对呕吐严重者,要注意观察止吐药的效果,记录呕吐的次数、数量、性质,呕吐后给予漱口。另外还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等[5]。

2.3.3 化疗药物的特殊毒副作用:环磷酰胺易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应注意尿色、尿量的变化;长春新碱会导致末梢神经炎等副作用,注意观察患儿肢体感觉。一旦出现及时处理。

2.2.4 脱发:脱发是化疗常见的反应,为减少脱发,可采取如枕冰枕、戴冰帽的方法降低头皮温度;女性患儿可使用假发或戴帽子[6]。

2.4 饮食护理:化疗期间应合理配餐,增加食物品种,引起患儿食欲;可以少食多餐,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尽量减毒;食物应以高蛋白、高热量、清淡饮食为主;对严重呕吐难以控制或营养状况差的患儿,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或要素饮食。

3 体会

神经母细胞瘤虽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但在治疗过程中若能加强对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顺利完成化疗、提高生存率有很大帮助。PICC管可顺利完成药物的输注,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针对患儿的心理特点有目的进行护理,同时对化疗自身的特点及药物的毒副反应进行相应护理,对于患儿病情稳定、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坚持化疗的信心,使治疗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雷玲,朱玉欣,刘富德.肿瘤患者留置PICC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4-95

[2] 朱红艳,田丽颖.化疗应用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水电杂志,2010,1:31-32

[3] 王彬,张鑫.28例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的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0):1942-1943

[4] 任尉华,张静,张丹.40例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的护理[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2):155-156

[5] 吕春梅,程淑萍,李淑艳.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的临床护理[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20(2):131

[6] 常璇,陆爱梅,潘婷.30例应用CDV方案化疗的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7,10:2863-2864

上一篇: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 下一篇: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