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时间:2022-03-21 08:38:14

谈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对学生讲,我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有两个重大任务,一是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传承根本――汉语;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要学会成长,学习做人的道理。后来在学习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性在于其人文教育。由此联想到韩愈老先生对于教师的解释,传道,授业,解惑,其中最为主要的应该是传道,因为把它放在了第一位,道就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说,语文教育,德育为本。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当前的经济一日一个台阶,加之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渴求越来越低,反而是道德的日益滑坡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在新课程的改革理念中对于德育的要求非常严苛,要把德育教育当成高中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以为,这个方面,我们语文学科责无旁贷,理应当起排头兵,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望各位不吝赐教。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教育性

1.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升华的佳句,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点拨,让学生从中感悟,接受思想品德的熏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深含思德韵味,能给予学生思考与启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溢出作者的政治抱负,能激励学生有所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品德教育。

2.借助古诗以德育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灿烂,而古诗更是这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教学中利用古诗里蕴含着的丰富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来教育学生效果非常好。有一段时间我班有不少学生将没吃完的馒头到处乱扔,看着白白的馒头被丢弃我十分心疼。早读时我将《悯农》一诗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朗诵,事后学生的这种坏习惯改了许多。学习了李白的《行道难》结合班上有些学生厌学的现象,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只要不断追求,自己的抱负总会有实现一天。

二、利用语文课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电化教配直观新颖,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优化语文教材内容与电教设备,深刻挖掘教材中的爱国因素,达到高中学生爱国情感的深化。比如在教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时,有三课分别是《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四首诗。在讲授《沁园春 长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形象生动、气势恢宏地展示了相关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场景与镜头,有效地烘托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于崇高的革命理想与斗志的理解。此外,笔者还把这首诗与初中阶段学过的《沁园春・雪》进行了有效对比,较好地突破了课堂重点与难点,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教授《再别康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剑桥风景,讲解剑桥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世界人民培养了众多学子,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带领学生体会了徐志摩的母校别情。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以用图片再现历史上著名的母教子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艾青对忙碌、沉重、贫穷、勤劳、博爱、温馨的大堰河的爱及作者表达对保姆的深深的悼念、悠长的追思和真挚的感恩,从而渗透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父母的强烈的敬爱之情。

三、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等,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利用《烛之武退秦师》可以教育学生在国难当头之时,牺牲小我,以大局为重。《荆轲刺秦王》着重叙述了荆轲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的故事,表现了荆轲深沉、刚毅、慷慨、深谋远虑的性格特征,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荆轲不畏、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当然,荆轲虽然刺杀不成功,但是也要引导学生明白荆轲的行刺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企图凭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

四、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笔者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许多学生对于社会及人生的认知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极大的误差,与我们的想象存在着极大的出入。这样我们就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因此批改、评讲作文时,不仅要着眼于写作技巧的批改和评讲,更注重通过批改和评讲作文,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坐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要让学生通过写作充实学生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针对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让他们通过写作进一步去剖析、去了解,端正人生态度,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总之,语文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把思想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传授和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 下一篇: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