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创新=金融之未来

时间:2022-03-20 01:29:21

传统+创新=金融之未来

互联网金融虽然很受欢迎,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它只是传统金融的一种形式创新,并没有改变其本质,也就是借贷关系。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谁是未来金融发展的主要形式?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索。

概念有争议

余额宝一来吸引了大批网民试水,可这些网民里有多少知道什么是金融?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的呢?如果是创新,也要让用户知道新在哪里。

金融本义是资金融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说,跟货币发行、保管、兑换、结算相关的都是金融,但是狭义的金融,一般仅指货币的融通,所谓货币融通,就是资金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融通转移的过程。这个转移的过程,还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式。说白了,直接融资就是缺钱的人直接跟有钱的人借钱。间接融资就是有钱的人或者企业不直接借钱给缺钱的人,而是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中介机构是谁呢?最典型就是银行,我们大量的人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统一对资金进行调度和安排,发放给缺钱的人或者企业。我们获得了存款时候银行给予的利息,而银行获得了放贷款时候企业给予的利息,两者差额就是银行的盈利。

据悉,互联网金融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有些金融从业人员认为,凡是涉及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狭义的互联网金融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那么从这个方面来看,无论是何种方式的资金融通,直接也好,间接也好,只要用互联网的技术实现了这个融通的行为,其实就是互联网金融。也就是说,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提高自身的效率的行为,也可以定义为互联网金融。

但是,在采访过程中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摒弃传统金融机构主导的行为,而要想摒弃金融中介机构的主导,只有风险控制的创新才可以。

然而,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都是打着互联网的外衣,做着传统金融机构的事情。

如果单从金融在互联网的利用上来讲,在第三方支付方面,可能就更不存在传统与互联网金融之分了,只有传统金融平台与民企业营平台之分。好贷网创始人兼总裁李明顺在第三届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大会上说,“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会把以前的界限打破,未来可能不会再有传统金融了。” 据悉,目前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有我们熟知的支付宝、财付通、快钱、北京银联、快付通、汇付天下、拉卡拉、网银在线、钱袋、盛大支付等。

贷款:要利率还是要便利

先丢开纠缠不清的概念不管,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互联网金融的某些产品的确具有颠覆性,比如第三方支付和P2P等产品市场反映都不错。”

P2P网络贷款门槛低,受微小企业主欢迎。赛迪经智城市投融资咨询中心总经理徐锟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网络贷款有五大优势:一是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通过网络化方式进行;二是资金供求的期限和数量匹配,不需要通过银行或券商等中介,供求方直接交易;三是超级集中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的统一;四是产品简单化;五是金融市场运行完全互联网化,交易成本极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享受它的便利的同时,也要付出相对高额的利率。互联网虽然把信息不对称减少到无穷小,跨越因地域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让借款人和贷款人在网上直接借贷。但存款人通过P2P借贷,利息远高于银行利率。据悉,P2P网络贷款的年利率达10%-15%。人人贷官方网站上显示,短期周转3个月,年利率是10%,6个月年利率是15%,12个月13%,24个月15%。据了解,其他网贷公司利率也是如此之高。

与P2P网络贷款比,传统金融虽稍显传统与复杂,但贷款利率还是有优势的。据了解,在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下,各银行根据各种因素确定差别贷款利率,即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或下浮。现行基准利率是2012年6月8日调整并实施的,种类与年利率如下:短期贷款6个月(含)5.85%;6个月至1年(含)6.31%;1至3年(含)6.40%;3至5年(含)6.65%;5年以上6.80%。虽然有利率上的优势,但贷款还是复杂于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行业的个人贷款和企业小额贷款,是需要有足值的担保,而它的申请过程与手续比较复杂,申请周期较长。

据悉,目前传统金融平台也在积极创新金融模式,迎合市场需求。据中国工商银行客户服务人员介绍,工商银行近期推出的逸贷,是工商银行对持本人工行借记卡(或存折)、信用卡的客户在工行特约商户进行刷卡消费或网上购物时,按一定规则联动提供的信用消费信贷服务。其特点:一是贷款一触即发,资金瞬时到账。信用方式,无需办理抵(质)押,无需奔波柜面,无需提交贷款资料,无需等待贷款审批。只需轻动手指,回复短信或点点鼠标,即可办理,资金瞬时到账。二是随心随意消费,随时随地贷款。消费+贷款一步到位,在数十万工行特约商户进行网上购物或刷卡消费时,均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POS等各种快捷渠道实时、联动办理贷款。三是贷款自由灵活,人生自在飘逸。单笔消费满600元即可办理,单户最高贷款金额可达60万元。借记卡、信用卡均可办理,贷款期限最长3年,还款无需预约,随借随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柜面均可办理还款。

存款:利息怎么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人的本性,现今社会也是亦然,因此,钱生钱的理财产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定投、基金”等理财产品有门槛儿,挡住了不少人的进入。而余额宝的推出不仅让很多“槛外人”进入了门槛儿,还享受到了理财之“乐”。余额宝高调的7日年化收益率,让支付宝用户心动,据悉,6月13日支付宝的余额宝业务上线,在短短两周时间内客户数量超过250万,存量资金规模达57亿元,再加上非官方统计出的近8亿支付宝用户的客户储量,为余额宝创造了传统基金无法比拟的客户积累。

因为余额宝1元起的超低门槛儿和高收益,有人说余额宝是“屌丝的理财产品”。就在网民试水余额宝的高潮时期,腾讯推出了现金宝,天天基金网推出了活期宝,中国工商银行也推出了现金宝等其他各种“宝”,一时间,各种基金都以“宝”的形式出现了。

“宝”们在门槛儿方面完胜传统金融,那么在利息方面比传统金融新产品高吗?大部分网民和媒体喜欢将余额宝的7日年化利率与银行的存款利率相对比,那么我们也来比一下。据悉,目前,中国工商、中国农业等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是0.35%,整存整取是3个月2.85%,半年3.05%,一年3.25%的利率。而余额宝9月9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是4.876%;腾讯现金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3.7%;活期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4.483%;中国工商银行的现金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4.753%。

单看数字,谁都知道孰高孰低。但看看文字,什么叫7日年化收益率,余额宝官方网站给的解释是,“货币基金过去7天每万份基金份额净收益折合成的年收益率”,那么当然,这个收益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每天都在变动。是怎么变的呢?据《经济》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余额宝的合作方——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客服人员得知,他们基金最好的时候是7月1日-3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是6.307%、6.174%、6.034,7月中上旬是百分之五点多,7月中下旬至今都在百分之四点几上下徘徊。尽管2个月之内降了两个百分点,也没有降低网民及媒体对它的热捧。很多媒体好像也没太在意这两个百分点,直接报道“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是4.36%,而银行活期存款是0.35%,其收益是活期存款10倍之多。”这种观点还有待商榷。

如果余额宝收益是由货币基金的年收益率来决定的,那么媒体与网民拿它与银行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来比就显得有些偏颇。一些金融人士建议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对比,据悉,中国工商银行有投资额度5万元,投资期限160天,预期年化利率4.85%的理财产品;也有10万元,65天,5%预期年化利率的理财产品等。其他银行也都有这样的理财产品。在理财对理财的对弈中,“宝宝”们好像也没媒体宣传的那么有优势。

如果非要与银行存款利息相比,那么银行在存款期限内能保本保息,“宝宝”们敢保证收益率吗?恐怕没有一个“宝”敢保证你的收益,除非它不怕有人告它非法集资。既然是理财产品,那么有投资也就有风险。据余额宝的客服介绍,客户的收益是用“(余额宝资金/10000)×当天基金公司公布的每万份收益”公式得来的。而当记者问他们的万份收益怎么得来的,天弘基金工作人员是这么介绍的,用10000份客户基金投入总额经天弘基金存入银行或购买银行债券所得的收益除以10000。他还强调,他们的货币基金主要用于投资国债、银行存款等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有价证券。货币基金作为基金产品的一种,理论上存在亏损可能。但以2012年国内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约为3.8% 的百分比来看,收益稳定风险极小。

风险小也是风险。网民怎么控制风险,采访时一些金融业内专家提醒网民,要清楚自己是投资还是存款,是投资就有风险,要存款就要理清什么是存款平台,不要让外界舆论左右了自己的思想。

收益:风控很重要

在风控这方面,毋庸置疑传统金融比较值得信任。因为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都有在长期成长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对风险的识别、衡量与控制都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并且银行等传统金融平台还有人民银行这个强大靠山做后盾。而互联网金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风险还有待考验。

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优势在于拥有数据信息和平台,但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他们对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业务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有待验证。对此,一些金融从业人士建议,互联网企业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从信托、基金、保险、理财产品等非信贷类金融产品着手,做好平台交易的接口与协议,将风险尽量降至最低。鉴于互联网金融是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他们还建议应该由懂金融的专家参与进来,而不是互联网的技术专家去做金融业务的对接工作。

在采访及对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对比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他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依靠,本就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连体。互联网金融就像个新长成的对手,逼迫着传统金融的创新与改革,传统金融就像个武林前辈,在博弈中传送着经验和教训。他们之间的交锋是一个相互成长的过程,没有谁输谁赢,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

上一篇:移动荷载作用下加筋路堤和轨道系统的三维动力... 下一篇:中德关系从未如此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