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案例看要约风险的防范

时间:2022-03-20 09:58:44

从一则案例看要约风险的防范

要约和承诺是订立合同的两个重要环节。一方当事人向对方提出要约,而对方当事人对该要约表示承诺,那么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达成了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不恰当的要约可能会使要约人落入无法履行的合同义务中,致使经济利益受损。因此,如何进行要约以及对要约风险的防范就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案情介绍

德国建筑商A公司于2005年7月底与我国某特钢生产厂家B公司联系,要求我公司报8万吨钢缆的价格,并明确告知,此次报价是为了计算向某工程的投标,投标于9月1日开始进行,9月8日就可以知道是否中标。同年8月10日,我国钢材生产商B公司向德国建筑商A公司发出正式要约,要约中对成交方式、装船日期、支付方式等内容均作了完整的要求,但要约中没有规定承诺期限,也没有注明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同年8月中旬起,国际市场钢产品价格猛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B公司于9月2日给德国建筑商发出传真,提出撤销8月10日的要约。同年9月8日德国建筑商A公司得知自己已中标的消息后,立即向我国B公司发出传真,对8月10日的要约表示接受。我方B公司传真给德国A公司,称我方已于9月2日撤销了要约,因此合同不成立。双方就合同是否成立产生了分歧,争执不下,遂协议提交仲裁。最后,仲裁庭裁决我方B公司对要约的撤销无效,双方合同成立,应履行合同。

二、案例分析

这笔买卖合同是否成立,关键在于我方B公司9月2日对要约的撤销是否有效。

要约是要约人向受要约人发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要约可以撤销,也可以撤回。要约的撤销与要约的撤回不同在于:第一,要约的撤回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而要约的撤销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后,要约的撤销是使一个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失去法律效力。第二,要约撤回的通知只要在要约到达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就发生效力,而要约撤销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不一定发生效力。在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下,要约是不得撤销的。

要约能否撤销,各国法律差异较大,尤其是大陆法和英美法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大陆法认为要约原则上是有约束力的。例如,《德国民法典》145条规定:“向他方要约订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约束,但预先声明不受约束者不在此际。”这表明,除非要约人在要约中注明不受约束的词句,否则要约人必须受其要约的约束。此外,如果要约规定了有效期,则在有效期内不得撤销或更改要约;如果要约未规定有效期,则按通常情况渴望得到答复以前,不得撤销或更改要约。但英美法认为,要约原则上对要约人是没有约束力的,要约人在受要约人对要约做出承诺之前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撤销要约或更改要约的内容。即使要约中规定了有效期,要约人在法律上仍可在期限届满以前随时把要约撤销。原因是,英美法把要约看作是要约人所作的一项承诺,而如果一项许诺没有得到对方对价的支持,又不是采用签字蜡封形式做成的,它对要约人是没有约束力的。

显然,英美法的这一原则对受要约人缺乏应有的保障,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假定受要约人本着对要约的信赖,进行了承诺的准备工作,如筹款,与他人订立了与之有关的合同等。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要约人不受要约的约束,在受要约人做出承诺之前撤销了要约,受要约人就会蒙受损失。

大陆法与英美法在要约撤销问题上的重大分歧给国际货物买卖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谋求统一,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1980年通过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这个问题上对两大法系的不同做法进行了调和。该公约第16条规定,在未订立合同之前,要约可以撤销,不过撤销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送达受要约人。但在两种情况下要约不得撤销:第一,要约写明了接受要约的期限或以其它方式表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第二,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而且受要约人已本着对该项要约的信赖行事。

本案属于要约不得撤销的第二种情形。在本案中,德国A公司之所以请我方B公司报8万吨钢缆的价格,其目的是根据我方的报价来推算自己应该以什么价格参加工程投标。也就是说,我方B公司8月10日的要约(报价)将构成德国A公司投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方B公司在8月10日报价之后,德国A公司已经根据报价进行了投标。由于德国A公司在向我国B公司发出要约邀请时,已说明此次报价是用于投标,并且投标结果要等到9月8日才能得知。意思就是说,德国A公司只有等到9月8日在获知是否中标的结果后,才能决定是否承诺。因此,德国A公司有理由信赖该要约在9月8日之前是不可撤销的,并已本着对该要约的信赖行事,参与了投标。尽管我方B公司在要约中既没写明承诺期限,也没注明该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但因其符合要约不得撤销的第二种情形,即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而且受要约人已本着对该项要约的信赖行事。所以,该要约是不可撤销的,我方B公司于9月2日发出传真对其要约的撤销也是无效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德国A公司(受要约人)可以无限期的拖延承诺,我方B公司(要约人)会无限期的受要约的约束。按照《公约》第18条的规定,受要约人只有在合理时间内做出承诺,才能使合同成立。而本案中,德国A公司在9月8日一得知中标的结果后便立即向我方B公司发出了承诺通知,因此双方的合同有效成立。

三、规避要约风险的几种做法

(一)要约人要对产品国际市场变动的趋势进行充分预测

本案中,我方生产商B公司由于未能预测到国际市场钢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致使之前发出的要约报价过低,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只有撤销要约。如果B公司能对钢产品国际市场变动的趋势进行充分预测,考虑到国际市场钢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发出要约,给出合理的报价。那么,即使钢产品价格猛涨,我方B公司的报价对自己也是有利的。当然,也不会陷入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境地。因此,在对外贸易中,要约人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时刻了解市场动向,要对产品国际市场变动的趋势进行充分的预测。

(二)必要时,要约人可以采用要约邀请的方式发出“要约”

要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为要约人,接受要约者为相对人或者受要约人。要约在要约人与相对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要约的构成要件主要有:(1)要约必须是要约人向特定的对方当事人提出的订立合同并愿意受该合同约束的意思表示。(2)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明确的,其内容能够形成合同内容的主要条款。(3)要约到达特定的受要约人。受要约人应为特定的一个人或多个人。

不具备要约条件的,为要约邀请。要约邀请,也称为要约引诱,是一方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均为要约邀请。但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构成要件,能够构成合同基本条款内容的,视为要约。要约邀请对于要约邀请人和接受人都没有约束力。

由此可见,发出要约的行为是法律行为,即要约一经到达受要约人就会产生法律效力。与要约相比,要约邀请则不是法定程序。要约邀请发出后,未经要约与承诺程序,并不产生法律效力。为了不受制于要约,同时又不失去订立合同的机会,要约人可以考虑以要约邀请的形式发出“要约”,给自己留有余地,也便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本案中,我方B公司可以在8月10日向对方发出一个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比如,在报价的最后加上一句“须以我公司最后确认为准”,这样,就不是一个正式要约,而是要约邀请。由于要约邀请对双方都没有约束力,我方则不会受此前报价的约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动随时调整报价,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不会失去和对方订立合同的机会。

(三)要约人可以缩短要约的承诺期限

要约的有效期是指要约生效至失效的有效期间。要约有效期的法律意义在于,在有效期内受要约人承诺,合同成立,否则,合同不能成立。要约的有效期也就是要约的承诺期限,它可以在要约中明确规定,也可以不作明确规定。是否明确规定,并不是构成要约的有效要件。凡明确规定了有效期的(即要约的承诺期限),要约在有效期届满前有效;凡未明确规定有效期的,要约在“合理时间”内或“依通常情形在可望得到答复的期间”有效。至于何谓“合理时间”或“依通常情形在可望得到答复的期间”,各国并未界定。原则上,对它的理解和运用依赖于各种事实情况和交易性质,如对口头要约应立即接受;对国际市场上价格波动频繁的敏感性商品,对其期限的理解应短些,反之,应长些。这样,可以减少因为要约的有效期过长带来的市场波动的风险。本案中,我方B公司如果在8月10日发出的要约中规定了比如5天的承诺期限,那么,到8月中旬国际市场钢产品价格猛涨时,要约已经失效,我方B公司则不会受其约束,也不存在不能按原来的报价履行义务的问题了。

(四)要约人可以撤回要约

为了避免要约生效后给要约人带来的约束力,要约人可以在要约生效前将其撤回。要约撤回后不产生法律效力。撤回要约的原因主要有:1、要约的内容有误;2、情势发生变化,依照原先发出的要约,一旦被对方接受,不便于履行合同义务;3、得知受要约人存在信用危机。如股东正在闹矛盾,或者事实上已处于停业状态等;4、其他可能有损发出要约一方合法权益的情形。根据法律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通知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要约通知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这就要求要约人使用更为迅速的通讯手段来撤回要约。本案中,我方B公司在发出要约后,如果及时了解到钢产品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可以立即用更快捷的通讯方式发出一个撤回要约的通知,将要约撤回,就不会受要约生效后的约束。

(五)要约人可以撤销要约

即使要约生效后,如果不能按要约的内容履行义务,也可以撤销要约。但条件是,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送达受要约人,并且,在两种情况下要约不得撤销:第一,要约写明了接受要约的期限或以其它方式表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第二,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而且受要约人已本着对该项要约的信赖行事。

第一种情形又包括了两种情况,一是“要约写明接受要约的期限”,意思是在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也就是要约的有效期)。一旦要约规定了有效期,那么该要约就不可撤销。二是“以其它方式表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不可撤销”的意思表示可以有很多种,最直接和最清楚的方式是由要约人在要约中作一个有效的声明,如“这是一个确定的要约”、“我方坚持我们的要约直到收到贵方的回复”等。另外,还可以从要约人的其他表示或者行为中推断出来。这两种情况只要具备其一,要约就不得撤销。

对第二种情形的掌握相对较难。“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要约不可撤销”的原因除了要约符合第一种情形(即要约写明接受要约的期限或以其它方式表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以外,需要注意的是,“有理由信赖该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和“已本着对该项要约的信赖行事”这两个条件在判断要约是否不可撤销时,是缺一不可的。只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条件,要约都不是不可撤销的。只有当两个条件都具备时,要约才不得撤销。如果要约人撤销要约,将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因此,要约人如果想撤销要约,一定要弄清楚其要约能否撤销,这样才能避免因要约撤销无效带来的法律风险。而本案中,我方B公司如果清楚其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也不会与德国A公司陷入法律纠纷中,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张翠圣国际商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周阿红.论订立合同中要约的撤销[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3]崔广平,李庆.要约的撤回和撤销的比较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04).

上一篇: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原则和规定 下一篇:新式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及我国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