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时间:2022-03-20 08:13:59

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沪深两市536家跨国经营企业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制造业国际化程度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相关结论。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先负相关后边际效益递减的正相关关系;30%—40%的国际化程度对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绩效起到最大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绩效多元回归

目前有关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的研究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居多,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较少。国内学者虽然近年来广泛关注该问题,但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再者,目前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探讨企业国际化是否能促进经营绩效提高的问题上,深入研究不同的国际化程度对经营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我国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内在规律。

一 研究对象及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万得资讯(Wind资讯)金融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有效性,减少误差,对样本数据作以下筛选:选取连续五年均有国外收入的公司样本;剔除股票被特别处理的公司样本;剔除公司经营绩效出现奇异值(即总资产报酬率超过100%或低于—100%)的公司样本;剔除公司量少于25家的行业的公司样本。经处理后得到536家上市公司,分布于以下行业:纺织、服装、皮毛(48);石油、化学、塑胶、塑料(96);电子(72);金属、非金属(90);机械、设备、仪表(185);医药、生物制品(45)。

二 变量设计

1.因变量

本研究以企业经营绩效为因变量。以往文献选择总资产报酬率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绩效居多。一般来说, ROA相对于净资产收益率更为全面,相对于ROS更能反应一个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因此,本文选取总资产报酬率(ROA)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

2.自变量

本研究以企业国际化程度(DOI)为自变量。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处于明显的初级阶段,不采用海外子公司数量占比、海外子公司分布国家数量等适合衡量较高水平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来衡量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本文选择使用海外收入占比作为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指标。

3.控制变量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事实上,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远不止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为了使研究更具客观性和有效性,本文将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ALR)作为控制变量。

三 分析与结论

以企业经营绩效为应变量,企业国际化程度为自变量,以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资本结构和企业规模为控制变量,本研究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ROA=β0+β1DOI+β2ALR+β3SIZE+μ

1.总体回归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样本总体(共2680个观测值)进行回归分析,以期验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影响其经营绩效”。实证结果如表1所示,整个方程显著(F=7.633,p=0.000)。企业经营绩效与国际化程度的系数β1=0.03且在0.0078水平下显著。表明企业国际化经营总体上会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2.不同国际化程度的回归分析

为了研究不同的国际化程度是否会对经营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先对536家样本公司5年的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取平均值,然后把国际化程度分成间隔为10%的区间(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达70%以上的公司样本较少,故70%以上的公司归属于同一区间),对8个不同区间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比较各区间回归结果的差异(见表2)。

从回归结果来看,各模型的调整R2均在0.48~0.94之间,说明方程达到较理想的拟合度;DOI和ALR的系数在各个不同区间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企业规模系数的检验效果只在(20%,30%)和(60%,70%)区间内显著,其余各区间系数不显著。

具体来看,DOI的回归系数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回归。通过对DOI系数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在(0,10%)和(10%,20%)区间,DOI回归系数为负数,其余各区间,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原因可作如下解释: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在国际化经营的初期即国际化程度较低时,由于不熟悉国外市场活动的运作,也不了解国外的制度环境,新进入该国的成本会大于其所获得的收益,因此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经营绩效成负相关。而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从国外获得的学习经验开始发挥效用,新进入的成本也因为逐步了解国外市场运作和政策环境而降低,因此国际化经营开始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回归系数慢慢转负为正。在(30%,40%)区间、国际化程度对经营绩效影响程度达到最大值0.369。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继续深入,国际化庞大的组织架构导致各地区协调成本上升,国际化的促进作用能够慢慢递减,表现为在(40%,50%)区间、(50%,60%)区间,(60%,70%)区间,以及70%以上区间各系数呈减小趋势。

四 主要结论

本文对我国53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1年数据按照不同的国际化程度区间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全面分析了企业国际化与其经营绩效关系,最终得到如下结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活动会影响经营绩效;不同的国际化程度对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呈现先负相关后边际效益递减的正相关关系。具体来说,企业在(30%,40%)区间的国际化程度对于提高其经营绩效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1]王福胜、孙妮娜、王虹妹.中国上市公司国际化程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1)

[2]吴晓波、周浩军.国际化战略、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J].科学学研究,2011(9)

[3]赵世磊.基于SEM的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绩效关系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2)

[4]杨忠、张骁.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9(2)

[5]Jane W. Lu, Paul W. Beamish,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S—Curve Hypothesi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

[6]Douglas E. Thomas,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Mexican Firms: A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

上一篇:海事罚款的级别管辖 下一篇:大家谈 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