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关注时政现状调查报告浅析

时间:2022-03-20 07:06:27

初二学生关注时政现状调查报告浅析

一、调查背景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在新的知识浪潮的冲击下,学生的知识早就不是单纯来自于课本和课堂。这个多元的时代,能够给予中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更全面的知识体系、更迅速的更新速度……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这其中包括了瞬息即变的时事新闻。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度如何,很大程度上能够说明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的发展程度。2011年初中思想品德课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新阶段,为了研究初二学生对时政新闻事件的收集整理和提升能力,特做了以下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共设计了9类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新闻事件的本身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等几个方面。调查对象为我校初二年级708名学生。问卷共计发放705份,有效率为95%,覆盖了不同层次的班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为本校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社会,争做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也为在我校开展的“时政播报中初二学生学习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初二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频率(以周计)比较高。调查显示,55%的初二学生经常关注时事新闻,关注国家国际大事。22%的学生表示每周至少2~3次关注新闻。只有4%的学生表示每周只能保证一次了解有关新闻。19%的学生表示他们会依情况而定。

2.学校是学生汲取新闻知识的重要基地,应加强学校传播这一媒介。26%的学生获取的时事新闻来自互联网,他们认为互联网上的新闻更快、更全,且评论更全面,对于了解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以及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有重要的作用。另有26%的学生获取的新闻来自报纸媒体,26%的学生获取的新闻知识来自于电视媒体,但是他们觉得报纸上和电视上的新闻相对会滞后,且评论比较中庸。14%的学生是在上学和放学途中或课余听人议论而了解新闻知识。还有6%的学生对新闻的了解是来自于其他途径。在所有调查的学生中,只有2%的学生获取新闻的途径为校园广播。

3.初二学生对社会热点新闻的关注度比较高。关注社会热点和国内国际时事的学生比重占到69%。这些学生认为这些新闻内容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并且在某些重要的时事上,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在新闻类型中,只有7%的学生对经济新闻感兴趣。有10%的学生对娱乐新闻比较感兴趣,这是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追星特征的。还有14%的学生比较关注体育新闻。

4.大部分学生关注新闻的出发点是兴趣爱好和扩展知识面。调查显示,74%的学生关注新闻的目的在于兴趣和扩展知识面,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学生的热爱是一种自发的情愫。因学业需要而关注新闻的学生比重仅为2%。

5.对于中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必要性,选择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占到96%,其中非常有必要占到50%。可见,学生已经将了解新闻和时事当作生活中的重要事情来做,并且知道了解新闻与生活息息相关。

6.由于初二学生的学习比较紧张,因此很多家庭已经很少让学生上网,看报纸。因此在对时下新闻了解选项中,非常了解的学生比重下降,仅为24%,大概了解的占到72%,一点不了解的占了4%。

7.对于时事新闻自己看的多,但与他人沟通少。在是否经常与同学点评新闻这一选项中,只有19%的学生是经常与他人沟通、交流想法的。偶尔与他人交流沟通想法的学生占到68%,而从不交流的占到13%。

8.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思考,经常做的学生为33%,偶尔做的59%,从来不思考的占到8%。

9.在了解时事新闻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8%的学生认为在了解新闻事件,做好班级新闻播报的同时,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有所增强。38%的学生认为在不断接触新闻事件后,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评析事件的能力有所增强。36%的学生则认为经常关注新闻后自己在收集处理信息、实践操作、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11%的学生在关注新闻的同时会关注社会责任的担当,表示愿意分担社会责任。另有8%的学生认为在经常关注新闻、思考新闻、评论新闻的过程中,他们的创造力也有所提高。

二、对学生增强新闻传播的必要性

1.了解时事新闻,符合新课标要求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的持久性和在学习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关注点。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时俱进原则,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新闻传播,在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特点的前提下,紧跟时展的步伐,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强调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2.了解时事新闻,符合新时代对中学生的要求

教师在校园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透过时事新闻这一新窗口,能够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知悉世界大事,让学生学会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强化其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的同时,开阔国际视野。

3.了解时事新闻是中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需要

新时代的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已经从被动转为主动。他们对许多知识的学习、接受是自发的,甚至到了“发烧”的境地。现在的中学生个性比较张扬,他们迫切希望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因此,知识的储备往往是衡量他们学习力的一种表现。知识储备,除了课本,还有兴趣知识,而兴趣知识往往有“小众”的标签。能够让更多的“大众”接受的,对于中学生又不是那么深奥和专业的,并且学生自己又有兴趣的,时事新闻应该是比较恰当的社会知识。上面的调查报告显然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4.了解时事新闻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力增长的过程

学习力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了解新闻事件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需要,这是学习力展示的一个新平台。在相互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在探究新闻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对事件的理解能力和评析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与思考,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学生会有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封闭的课堂向开放式转变,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倡导学生团队学习,团体内信息和知识自由流动,高度共享,相互沟通和交流思想,从而产生团队的“创造性张力”。这是学习创新力的表现,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对学生加强新闻传播的对策建议

新课标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关注知识,但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校园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增强新闻的传播。

1.利用好思品课的“新闻播报”

思品课的课前五分钟,可以将其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介。这个课前五分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教师要事先跟学生讲清楚要求,拒绝一言堂,但要关注播报中所体现思想是否正确,采用的方法是否恰当,新闻类型的选取是否合适,从而加以引导。

2.用好校园广播

校园广播是一个比较直接的媒体,它在同一时间可以让很多学生对某新闻关注、讨论、交流。校园广播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关注度高。校园广播除了需要具备硬件设施外,还需要对播报人进行系统的培训。例如播报人自身对新闻的敏锐程度、收集整理新闻的能力、播报的素质要求等等。

3.时事新闻播报大赛

为了更集中地展示学生对时事新闻的选择、分析、点评等能力,学校可以组织规模较大的时事新闻播报大赛。要求比较具体,比如,对某一则新闻事件的收集整理点评、时间的限制、展示的方式、播报的其他形式等都要作具体的规定。在新闻播报大赛中,时间紧凑、氛围紧张、要求较高、反应要快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选手必须具备一定的整理收集资料的能力、与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团队力量的展示和思辨的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在比赛中集中表现为学习力的展示。

4.开设校本课程——《时事点评》

对于大多数初二学生(或者初中学生)来说,如何点评新闻是与他人交流展示的关键。因此,在学校教师资源合理开发的情况下,开设《时事点评》选修课,对于有提升自身能力愿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选修课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使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学到点评的技巧和方法,并能够相对系统地增强思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比如,在班级摆放时事读物、固定时间播放时事新闻视频、聘请校外专家谈热点时事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加强学生对新闻的了解和理解。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对初中生的教育教学中,除了书本知识之外,还要通过多形式的时事新闻传播,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公民意识,让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宽。

上一篇:浅析时事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下一篇:政治课堂要彰显正确教育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