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创新探究

时间:2022-03-20 12:14:59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创新探究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共青团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共青团的工作如不能推陈出新,很难以上层次、上水平、出成效。推行“四育扎根、四创开花、四向拓展、四化成才”的共青团工作模式,可以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创新;工作模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128-02

随着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从外部环境到服务对象的全新挑战,如何主动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局面,是摆在高校共青团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经过实践摸索,探究了在“育人为本、服务为基、创新为魂”的工作主题下,推行实施“四育扎根四创开花四向拓展四化成才”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

一、创设“四育”载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学院团委积极创设“理论教育、时事教育、主题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四育”载体,结合“双学”活动、月主题教育活动以及重大纪念活动,充分发挥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认真开展层次分明、内容多样的各类主题活动,不断完善分团委自身组织建设,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化。

1.理论教育主题化

以学院实情为起点,围绕生命安全、阳光爱情、青春责任、文明养成等为主题夯实“月月有主题”的思想教育工作。

2.时事教育形势化

时刻关注时事论点及热点事件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冲击,并及时组织开展相应的教育,开展了“纪念建团九十周年”、“与信仰对话”、“保卫”、“喜迎十”等时事教育活动。

3.主题教育鲜明化

依托校园文化的各项活动,开展了“女生节”、“双11节”、“建测达人秀”、“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4.实践教育案例化

利用身边的“校友成长记”作为实践教育理论的重点支撑,凭借微博的传播速度快、易编辑等优点,“树榜样立标杆”、“抓典型保先进”,充分发挥榜样的辐射力量。

在“四育”载体的工作模式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扎实,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化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营造“四创”氛围,打造学术科技育人平台

大力营造“基于创意、乐于创作、勤于创造、勇于创业”的学院创新氛围,依托专业素质拓展平台、学术讲座、“挑战杯”、测绘技能大赛、结构设计大赛各类学科竞赛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坚持“抓立项、抓竞赛、抓氛围、抓联动”的思路,形成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专业素质拓展平台为基础的第二课堂专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适当的资金资助,完善奖励机制等措施,建立完善的学术科技育人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近年,学院的专业素质拓展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院本科8个专业均有专门拓展平台,学生们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学院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专业,本部共6个班级,近80%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全国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等学术科技竞赛,并获得全省“挑战杯”二等奖、三等奖等好成绩。学院不断夯实测绘专业平台的建设,2012年暑假学磁针组织选拔的同学在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荣获团体总成绩二等奖,四等水准测量二等奖,数字测图二等奖的好成绩。2010年学校成功举办了江西理工大学首届暨全国第三届GIS节,2012年地信专业杨莹等4位同学获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三等奖,通过与地信专家、名家的接触,2012年暑期,学院成功地申请到了首届欧科精英学子奖学金并与欧科精英学子奖学金签约,这是地信专业素质拓展平台给我们带来的意外收获。

三、坚持“四向”精神,打造文化艺术育人平台

以“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四向”精神为导向,利用好“两个讲坛”(即:学校的八角讲坛、学院的学术讲坛)、过好“四个节”(即:寒假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女生节)、组织好“三项比赛”(即:“青春杯”辩论赛、“一二・九”大合唱比赛、专业特色课程竞赛),学院积极邀请各界人士,搭建多彩的校园学术舞台,来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如:近年,先后邀请中科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林皋教授、武大博士生导师陶本藻教授、长江学者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黎夏教授等一百余名专家到学院进行讲学。

在“四向拓展”为导向的工作模式下,学院的文体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了校园文化艺术节、辩论赛、“一二・九”等优秀组织奖。

四、建立“四化”机制,打造社会实践育人平台

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化、素质拓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社会化、实践活动课题化”的“四化”机制,从活动运作、经费保障、教师指导、基地建设、成果深化等方面确保各项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学院团委已经与江西省赣州江南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等15家公司签订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并先后推荐1028名同学进行见习,以实践锻炼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志愿者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共114次,如:前往赣州市慧聪儿童康复中心看望陪同孩子们,部分志愿者利用专业优势参与了赣州新农村土坯房改造的测量、规划等志愿服务。学院还组织了以“探访苏区发展足迹追寻红色文化精神”、“一周微说秀实说三下乡”等9个活动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队前往安远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效果良好。此外,依托校园资源协会共建社团的力量,积极指导开展了以爱心宿舍、爱心包裹项目志愿者劝募活动、善行100、鄱阳湖绿色环保志愿服务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校园资源协会荣获“2012年江西省优秀社团”、校“五佳精品社团”等荣誉称号。学院还坚持出版院刊《建测印象》,目前已出版16期,积极设立“双学”、“就业信息”等专刊为学生成才纽带,引导我院学生服务成才。

五、现实意义

在高校中推行“四育扎根四创开花四向拓展四化成才”的共青团工作模式,使其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构建这一新工作模式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团工作覆盖面,提高团工作在新时期的生机与活力的客观需要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完全学分制的实行以及走读生的出现等新情况,高校共青团组织原有依托班级团支部为工作基本组织单位的运作格局正发生着变化,原本稳固的高校团的基层组织体系正面临着来自体制改革的冲击。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减少工作盲点已成为高校团建的一个新问题。把高校团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统盘考虑,打造“理论教育、时事教育、主题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四育”工作模式,构建“四育扎根四创开花四向拓展四化成才”的工作格局,就有利于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共青团新的工作支撑点,能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共青团引导教育的重要作用。

2.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探索、创新的现实需要

面对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在共青团工作的观念、内容、组织、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观念创新是团工作创新中的灵魂,其实质就是要求共青团干部在新时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内容创新就是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向新的增长点主动扩展,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领域;组织创新就是要找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机制创新就是要适应变化了的工作内容,因地、人、事、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制度。通过构建以“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四向”精神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四育扎根四创开花四向拓展四化成才”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格局,有利于高校共青团工作在新时期的探索、创新,实现共青团的活动方式从依托组织开展活动为主向依托组织与依托阵地开展活动并重上的创新,是团建创新的一种有效探索。

3.增强新时期高校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亲和力,确保高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正确工作方向的需要

高校共青团组织包括学生会组织对青年学生凝聚力、吸引力的下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社团因其组织的开放性、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广泛的参与性和明确的目的性等特点,适应了当前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律和素质拓展的需要,正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化、素质拓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社会化、实践活动课题化”的“四化”机制,把学生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高校的连接社会的桥梁作用。通过构建“四育扎根四创开花四向拓展四化成才”的共青团工作新格局,有利于将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其他青年组织、社会机构的活动优势、亲和力优势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同时,构建“四育扎根四创开花四向拓展四化成才”的工作格局,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从而来规范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强化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四育扎根四创开花四向拓展四化成才”的工作格局的构建,加强共青团组织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确保学生会工作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金长.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4).

[2]余杰.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3).

[3]宁继红.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探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4]袁惠芬,包松,莫梅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形势下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上一篇:尼采所理解的耶稣形象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