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勤工俭学的认识和思考

时间:2022-03-19 03:12:43

对新时期勤工俭学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 中小学校;勤工俭学;认识;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5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0(A)―0009―01

一、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中小学要根据其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地域因素,在勤工俭学工作上突出当地特色,在特色上做文章。要结合当地经济,积极发展种植业,如种菜、培育苗木等,这样投入少宜操作,对内补充师生生活不足,对外可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2. 服务性原则。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服务,服务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创新的着眼点。

3. 育人原则。勤工俭学工作要以育人为宗旨,为育人服务。在其内容的选定与决策时,要与学校的育人目标保持一致,有冲突的内容要严格管理,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收到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的双丰收。

4.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要考虑学校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蛮干。要选择具有市场潜力、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

5. 安全性原则。中小学的勤工俭学项目要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经常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将安全防范贯穿于勤工俭学工作的始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师生安全。

二、对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一些建议

(一)政府对勤工俭学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1. 要规范管理,引导勤工俭学工作健康发展。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劳动技能的培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要保证安全,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时间。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对学校勤工俭学活动下指标,不能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乱摊派、乱收费。

2. 要加强舆论宣传。要向社会广泛宣传勤工俭学工作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宣传勤工俭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形成支持、鼓励勤工俭学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社会氛围。

3. 要加强协调,营造中小学勤工俭学的良好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对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支持,在土地划拨、资金投入、技术引进、减免税费等方面争取优惠政策,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 政府部门应给予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普及教育阶段勤工俭学工作得到基本保证。进一步为落实勤工俭学条例奠定基础;进一步规范普及教育阶段勤工俭学活动,加强勤工俭学管理等;进一步完善扶持教育财源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制定易于操作的实施细则,确保勤工俭学自身的良性循环。

5. 人才支持。政府对勤工俭学人才支持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对勤工俭学人才的培养。鼓励勤工俭学人员大胆创新,提高业务能力,大胆选聘有知识、有魄力、愿意献身勤工俭学事业的人员,并给予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其发挥能力。

6. 要进行科技支持。知识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是核心。选择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让校办产业有更高的起点,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强科学管理引导,帮助学校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密切与科技站(农业站)的联系,加强对校办企业项目的改造。

(二)中小学对勤工俭学要有正确的态度

1. 全面的效益观。所谓全面的效益观,即坚持创新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创收是基础,服务是方向,育人是目的。首先学校通过勤工俭学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其次勤工俭学在给学校创造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工俭学通过项目辐射,有效地影响着当地经济建设,会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最后勤工俭学对促进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2.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勤工俭学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最好途径。学校要通过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验证和加深理解书本知识,有效解决书本上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这个窗口观察社会,了解大量书本以外的知识,并且让学生的意志、体力、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3. 兴趣培养与品质培养的有机结合。中小学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诸方面教育的相互渗透,同时勤工俭学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生产和实践中感受、理解知识和发展智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

4. 对社会意识的选择和引导。通过勤工俭学引导学生的社会意识,这也是普及教育阶段勤工俭学的重要使命之一。这种引导和选择表现为,一方面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勤工俭学的重要意义,端正对中小学勤工俭学的认识,形成支持中小学勤工俭学的合力。另一方面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实践能力培养和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协助学校培养全面发展和个性鲜明的合格学生。

上一篇:边远山区小学教育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中小学校中层干部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