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校新课改下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19 02:06:23

针对我校新课改下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自2010年元旦以来,我校全面推行学案引领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新课堂模式。两年以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被取代,真正实现了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的初衷,课改初见成效。但不可否认,“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加之我校大班额的实际情况,操作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课改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我结合生物教学就我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生物学案编制还存在的诸多问题

1.学案编写倾向习题化。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是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的一种手段,是充满勃勃生机的学生释放生命能量的载体。但很多教师在学案上设计了许多细小而具体的问题,学生的预习成了解答老师设计的具体问题,因为框得太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展示课成了对答案课,索然无味,课堂气氛较沉闷。因此,我认为在学案上应少设计习题性的问题,而是布置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去触发学生的思维,不仅深挖了教材,还便于学生联想、拓展、质疑。

2.学案编写共性化。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后进生看到鼓励,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能,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但是我们的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并没有分层和梯度,不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是要么简单,要么复杂,特别是合作研讨中问题的设计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导致极少数的学生在表演,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事,或优等生没胃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降低,中等生和后进生被“传染”,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沉闷无味,缺乏活力和灵气。

3.学案编写没有紧扣学习目标。学案编制是紧扣文本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是学习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学案中知识问题的设计有没有紧扣学习目标,设计的质量的好坏(特别是合作研讨部分)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程度的高低。可是,我们的有些学案在编制别是合作研讨部分并没有根据本节的学习目标设计问题,而是随意无目的地编题,既没有突出重点,也没有突破难点,课堂效益极低。

4.学案编写中的问题设计不新颖,不活泼,无趣味。虽然课改后的课堂以学案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弱,他们学习的动力大部分还是靠兴趣。有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细胞,使其充分释放能量,全身心地投入,使课堂活起来。所以我们在编写学案时,应充分考虑这一重要的元素,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些东西就在我身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部分教师放松了备课

由于学案的定稿经过了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环节,所以有的教师就认为已经“集思广益”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即使不是使用自己负责编写的学案时也不再认真单独备课,而是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的学案。但是各个班级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完全以学案为唯一抓手,搞“一刀切”,把一张学案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使用,怎么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隐患。所以我们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因此,教师在集体教研前的草备和课堂中或后的二次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讨论或展示时间过长,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或阐释不清

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与大部分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过于偏重形式,过于追求表面课堂的热烈,不加取舍地把所有问题都交给学生讨论有关。在课堂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教学中应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当真正遇到有挑战性、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而学生个体又无法解决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节课讨论问题的设计,以2—3个较好,不宜超过4个。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不单是小组讨论这一种形式。另外,讨论、展示环节,可以采取小组分任务的形式,也可压缩节省时间。

四、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课堂发言不积极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适应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他们没有突发奇想,用不着去发散思维,因为有老师为自己准备好的标准答案。但学案导学提倡的是学生自学,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在使用学案导学时就要鼓励学生发言,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不必忙于纠正,而让他讲完,然后请别的学生继续发言,最后引导学生来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要鼓励后进生参加讨论,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另外,教师也可根据生物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挂图、标本、模型、实物、投影、CAI课件、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科学调查、资料分析等,设置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五、单纯依托学案上课,忽视生物实验教学

使用学案上课,由于学生讨论、点评、质疑要占去大部分时间,部分生物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经常对探究实验部分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殊不知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最基本的方法,科学探究是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新教材中6个《探究》、8个《实验》、4个《演示实验》、3个《调查》、l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5个《课外实践》、5个《进一步探究》等,足以说明实验教学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性。因此,生物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

总之,实践“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两年多来,我们有成功、收获,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相信通过我们全校生物教师的共同努力,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一定会日益完善,走向成熟。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创新发展 主动作为 努力开展教育资产管理工作... 下一篇:制订实施《四川省幼儿园装备规范》促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