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其乐无穷

时间:2022-03-19 01:46:41

自主探索,其乐无穷

一、案例要研究的问题

镜子在小朋友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每天他们都会在镜子的帮助下打扮自己,平时我看到小朋友会把钢琴当镜子,把玻璃当镜子,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地探索镜子中的奥秘,让孩子们到镜子王国去寻找更多有趣的事情,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有趣的影象,积累粗浅的有关影象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对周围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纲要》中提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次活动我力求通过让幼儿操作,用自己的“看、想、做”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二、描述案例

1.环节一: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要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课堂反响:小朋友对猜谜语比较感兴趣,当老师抛出谜语时,孩子们纷纷举手参与。以此来导入活动,既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又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2.环节二:

师:小朋友,你照过镜子吗?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照一照镜子,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生:我笑的时候,镜子里的我也在笑。

生:镜子里的我做的动作跟我一样。

课堂反响:孩子们兴致勃勃的照着镜子,同时也在观察着,和同伴一起交流着。

师小结:镜子里的人和我们的表情、动作都是一样的。

3.环节三:

师:请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他一起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镜子里有几个小动物呀?

生:镜子里有一个小动物。

师:现在请你找一位好朋友,根据图片上的位子来摆一摆镜子,把小动物放在两面镜子中间,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生:镜子靠的越近,镜子中的小动物越多。

师:怎么摆放两面镜子可以看到更多的小动物呢?请你先和好朋友一起试一试。

生:我把两面镜子面对面放,可以看到很多小动物。

课堂反响:这三次操作,每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小朋友都认真的进行每一次操作,不同的操作方法带来不同的效果,小朋友对于自己的发现特别激动。

4.环节四:

师:平面镜真奇妙,我们发现了平面镜这么多秘密,高兴吗?在我们生活中,平面镜有什么用呢?

生:买衣服的店里有平面镜。

生:卫生间有平面镜。

师:有的店面很小装上镜子可以扩大空间感,演员利用镜子来纠正动作。

师:除了平面镜还有哪些镜子,这些镜子有什么秘密呢?下次有机会我们再来玩一玩好吗?

课堂反响:小朋友能说出平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但是对于其他功能的镜子了解的不是很多。

三、案例所触及的几个焦点问题

1.为孩子提供自主参与的机会。

平衡的生态课堂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要营造一种“生活态”,即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个孩子都处在一种“亲临在场”的主动状态之中,学习变成了有生命意义的活动。在环节二中教师提出“你照过镜子吗?照镜子时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为切入口,让小朋友自由的照一照镜子,发现一下他们平时没有发现的细节,比如人和镜子里所成的象是一样大的,但左右是相反的。然后再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这里教师把一面看不见的镜子无形地放在二个孩子之间,孩子可以互相做动作,摆造型和显表情,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可以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带着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这样的安排满足了幼儿急于参与活动发现探索的欲望,有了这一环节的铺垫,小朋友探索镜子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2.在操作中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生态化课堂中,要强调以孩子为中心,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要强调“合作学习”,比如在“小动物照镜子”的游戏中,以“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把小动物们也吸引来了,它们也想来照镜子”这句话为过渡开始第一次操作: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它一起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镜子里有几个小动物呀?孩子们在操作中会发现:一面镜子它的成像特性是物和像的数量是一样的。

在第一次操作提升目标后,再请孩子们找一位好朋友,把两面镜子边与边放在一起,把小动物放在两面镜子中间,从而开始第二次递升操作。在操作中教师提示孩子们:移动镜子,小动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通过孩子们的操作得出镜子的第二个成像特性:平面镜的一边放一起时,它们靠得越近,镜子中的小动物越多,越远,小动物就越少!在这次操作中,首次需要合作,可能有的小朋友会好几个挤在一起而有的小朋友只有一个人,这时教师要适当的提醒幼儿,找一位朋友一起玩。

第三次操作活动中,教师运用了与前两次操作不一样的提问方式,先摆出问题:怎样摆放两面镜子可以看到更多的小动物呢?这样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做,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小朋友先做一做,看一看,再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在合作操作中,最后实践得出:两面镜子竖直面对面放,镜子里的小动物是无穷尽的。

这三次操作是本活动的重点所在,教师结合“做中学”的原理,面向每一个儿童,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孩子的经验,丰富孩子的知识

为了让孩子们的探究活动不因活动的结束而中止,而是让它成为幼儿新的探索的起点。以达到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教师在最后让小朋友说一说平面镜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除了平面镜以外,还有哪些镜子?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他们大都只能说出家庭中的一些镜子,于是教师适时地运用了课件,课件的内容包括潜望镜、透镜、额镜、汽车的反光镜等,通过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孩子们更能保持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拓展效果,丰富孩子的知识。在活动延伸中,教师让小朋友继续探索发现这些镜子的奥秘。

【作者单位:张家港金港中心幼儿园 江苏】

上一篇:幼儿几何形体的教学初探 下一篇:小学生有效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