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

时间:2022-03-19 11:44:27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

作文一直是小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写作文也是让学生头疼的问题之一,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作文,乐于作文呢?这是新教育问题下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顺应语文教学的规律,优化作文课结构,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

一 、要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利用录音,激发兴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逐渐让生活在科技高度发展、教学条件已极大改善的今天的学生感到不满足,甚至厌倦。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所谓感知,是指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使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整体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待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同样,字词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含义就难以把握。就一篇课文而言,感知能力是通过听和读发展起来的。一个感知能力强的人,在听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不需经过思考过程,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蕴和情味。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比如,教学《爱莲说》时,先让学生听教学录音进行感知,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领悟朱自清先生在黑暗势力的重压下,仍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但由于其世界观的局限,既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能投身于革命斗争中,只能苦闷、彷徨,想解脱感情的重压而又不可能的复杂情感,就会对学习该文的语言特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培养学生多途径的积累能力

从成语:“饮水思源”中可以引出一个道理一一假如水的源头已经干涸,或者积水很少,那么在河流的中下游就无水可以饮用了。由此可联想到小学生作文也是一样的,没有积累到丰富的作文知识,没有一定的作文素质,学生也绝对写不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由此可见,学生就非常需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的作文知识。

(1)启发性积累

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脑子灵、记得牢。我们要注意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进行一些启发性的积累训练活动。我们可以在每堂课的前2至3分钟给学生一些游戏:如“成语接龙”、“我认为写得美的一句话”、“我最喜欢的几个词”……等等。所谓“成语接龙”,就是给一个字,让学生以这个字开头或者在中间或者在结尾说出一个成语来。象“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只要给一个“杞”字,就会接出“杞人忧天”“天网恢恢”等词语来,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而“我认为写得最美的一句话”则要求学生从所阅读过的课文或者书籍中摘录出学生自己认为很美的句子。在游戏中进行词句的训练和培养,就可以不经意地启发了学生注意积累到好的句子、好的词语。只要坚持下去,就会使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其作文素质也有显著增进了。

(2)从实践中积累

作文的成效在课内,功夫在乎时。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靠平时积累,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也主要靠平时积累。那么教师指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作文材料是很有实用价值和易为的。具体怎么做呢?这里简单谈三点:一是:广泛搜集又有所选择。积累的材料应该是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包括所见所闻所想,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物景观等等。但不包罗万象,兼收并蓄。在广泛搜集的同时又有所选择。这里要求学生多搜集一些人们特别感兴趣又新鲜的事物。二是:专题积累与随意积累相结合。所谓专题积累就是指有计划有目的的按自己所定的专题去搜集积累材料。比如:要写精神文明,新风尚这方面的作文时,就专门从有关的报刊,杂志,文献读物中去寻找。随意积累就是从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把有关的材料摘录下来,做到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就及时记录下来。三是:及时分类记录,定期分析整理。只有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拘一格。学生每天接触的事物不多,除了上学、放学、回家、写作业以外,社会上的事几乎无从过问,更无法下笔。这要求学生注意用脑用心在活动中积累、记录,并养成思考的习惯。

(3)从阅读中积累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源泉。从阅读中积累作文材料是培养学生积累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可以指导学生从课本阅读中积累,也可以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阅读中积累,还可以指导学生专门从有关资料、文献读物中积累。 指导学生在课本阅读中积累。要做到动脑、动口、动手,即用脑记、用心记、用口读、用手抄录。像《可爱的草塘》中的一段:“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翠绿……跟蓝天相接。”这些写得很好又很有用的材料,就很值得积累下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要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有用的课外读物,从中获取大量的课本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积累丰富的材料。还可以根据作文的需要,指导学生到校外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和文献读物,积累材料。当然,要督促学生时刻注意坚持不懈地做读书笔记。

三、要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性状、特征等的课文,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连教师自身也未见过,仅凭教材、教参的文字介绍和简单的图示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若善于巧借电教媒体来解决,则为理解课文、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知识铺平了道路。 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怎样突出和突破,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电教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的、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样以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绿》为例,阅读这篇课文,梅雨潭、梅雨瀑、梅雨亭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羽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段话清楚地介绍了三者的位置关系,但学生读后虽经教师讲解,仍然没有清晰的印象。于是,在另外一个班教学到这一段时,我便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中介绍温州仙岩梅雨潭风景点的录像,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完录像画面后,自己说出三者的位置关系。学生表述虽不如课文生动形象,却也能说得清清楚楚,很快就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四、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说话能力

叶圣陶曾精辟地阐述了说话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他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生产与发展的总枢纽。”我们只要抓住这个总枢纽,就能有效地带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说话能力的培养要从多方面进行: (一)、利用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有意识的进行说话训练;即通过指名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有感情的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语文学科的基础训练中安排的《听话说话》题目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组基础训练中,听话说话训练的题目是“在广播、电视或报纸上,你经常听到或看到一些新鲜有趣的消息。选择一条你最近听到或看到的消息,向同学们介一下。说的时候,要把消息的内容说清楚,还要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别的同学介绍的时候要认真听,边听边想,在别人说完以后,可以补充说说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理解教材的题目要求,在心中打腹稿,经过整理后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再让其他学生参与到评论活动中去,判断其说的对与否,可取或者去掉。(三)、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利用活动课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相声会、小品会、即兴才艺表演、即兴作文接龙……等等。通过讲故事、演讲一篇自己写的文章、相声表演……等,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敢于说话、积极说话,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

总之,只要有计划的培养上述所说的能力,不断地让更多基础的东西充实到小学生的“作文材料仓库”里,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综合素质是会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的,才能为“下笔有神”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推进我们小学语文科目的作文教学。

上一篇:构建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