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的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3-19 05:15:08

浅谈城市道路的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代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道路不仅影响城市交通状况.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就对道路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道路不仅要使交通便利,还要给人们以生活的享受,同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因道路建设而损坏自然环境,道路的持续使用也很重要。

【关键词】道路设计;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

城市道路决定城市交通,是城市景观和文化传承的要素,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道路具有公共性、公用性、公益性等特征,它与市民的生活休戚相关,而且它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蕴涵着城市的人文历史和精神。所以,不论是新建道路,还是道路改建、扩建,都要精心设计,为城市的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1 城市道路可持续发展设计现状

1.1 现状

目前,中国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尚在不断转变和发展之中,可持续设计理念并未在中国推广。但是,在过去城市道路建设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近年来中国的城市道路设计思维有了很大的转变,一些可持续设计的尝试正在推进,道路设计模式正由传统的技术主义模式向城市主义模式转变。总的来说,目前并未有非常全面和综合的考虑,很多措施并未形成规范以强制实施,城市道路的设计还存在很多随意性和地方性的特点。

1.2 进展和初步成效

1.2.1 提倡“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提高了人作为道路使用者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道路设计的文化、环境、艺术、生活等方面的要求。

1.2.2 提倡人性化设计。更加注重完善道路设施,道路设计不仅考虑正常人的要求,还考虑了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注重无障碍设计。

1.2.3 注重道路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推行“步行优先”、“公交优先”、多种交通方式共存的道路交通模式,人车分离、二次过街、合理限制车速以及在特殊地段考虑人车共享。

1.2.4 注重景观环境的科学营造。注重人造景观的协调和自然。

1.3 存在的不足

1.3.1 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并未完全做到节约能源和材料,道路建设消耗的资源过大。

1.3.2 在道路设计中没有很好地保护原始环境,对原始环境破坏较大。

1.3.3 没有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建设思维尚受初期经济投入等因素的制约。

2 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关键,良好的道路线形能够使城市的交通运输顺畅,使道路能更加好的发挥作用,减少交通拥堵。通过与道路两侧绿化景观的融合,可以消除乘客和司机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方面来看,采用大半径的圆弧曲线,比漫长直线和短直线为佳。除干线道路和主干道不宜采用较多的折线,一般的道路可以适当采用折线,通过设置大半径圆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可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道路横断面设计

3.1 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形式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设形式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对行车道不设任何分隔带的称为单幅路,道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双向行驶,可以通过划线分流,主要适用于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双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分隔对向车流,使两条车道单向行驶,它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三幅路是用两条分隔带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四幅路是在三幅路基础上,再利用中央分隔物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方向行驶,它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路。

3.2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原则

3.2.1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2.2 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行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尽量分离,加强三者的安全性,提高行车的速度减少三者之间的互相干扰;

3.2.3 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避免管线、各种构筑物及人防工程的相互干扰;

3.2.4 考虑沿街建筑的性质,要与沿路各类建筑物相协调;

3.2.5 在保证小汽车行驶的同时,提倡公交优先,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公交专用道及港湾公车站;

3.2.6 中央分隔带的设置应满足自行车过路最小安全等待宽度,在主次干道上要考虑平交口左转车道拓宽的需要。在部分主干道要考虑车辆中间调头需要。支路要考虑机、非混行以及路边停车的需要;

3.2.7 增加道路绿化率,合理布置绿化带,道路绿化率应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的要求,要引起驾驶者的注意,使其减速行驶;

3.3 道路设施设计方面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街道设施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街道设施的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集功能、环境景观于一体,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们活动起来都能体会到。

4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道路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街道,虽然它们的作用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区别。它们除了起到交通运输的作用,还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所以,在设计方面,它们也有一些差别。

4.1 交通性道路

交通功能性道路要以为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路灯、护栏、候车廊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点应有一定的提前,以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提前了解前面的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

4.2 生活性街道

将生活性街道最好设计成曲线形,使进入街道的车辆减速行驶,同时可使一些车辆不愿进入街道,控制街道的车流量,使居民不会因车流量大而影响生活。同时为了增加居民的生活趣味,在道路两边种植花草树木,在增加绿化带的同时,也可以增加生活气氛,改善道路景观,美化街道的环境,使人们有远离繁杂都市的感觉。

5 道路可持续发展设计要点

5.1 城市道路可持续特点

5.1.1 可持续性,指整个道路系统长久维持某种理想状态,保持其原有系统结构和运行机能在某种健康状态,大致包括道路结构持续性、生态持续性、经济效益持续性、社会效益持续性等4部分。

5.1.2 持续发展,指不以破坏自然环境等的有效使用资源,既要建设道路又要保护环境,使自然环境不因建设道路而破坏,这就是持续发展的宗旨。

5.1.3 持续利用,指道路的建设以及维护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即使用可得重复利用的原材料,使用可再生能源,以达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5.2 设计要点

通过参照已有道路设计经验,结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目前道路设计的实际水平,城市道路设计时要考虑以下5个方面:

①降低能源消耗,其考虑要点主要包括方便非机动化行驶;②提高人货运输效率;⑨使用低维修养护的材料;④设置消防车道,明确的消防车道利于消防车在火灾发生时快速进入,而平时则可做普通车道使用;⑤自行车专用过街通道,将行人与自行车过街分离,支持非机动化行驶,规范交通秩序,利用安全。

6 结束语

可持续性城市道路设计理念是近年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倡导的新型道路设计理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采用和推广的时机和条件,笔者介绍了国外目前所提倡的可持续设计的理念、措施和目前中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上一篇:浅谈煤矿掘进的机电管理 下一篇:试论数控车削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