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03-19 05:09:14

浅析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

【内容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枯燥”的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熏陶,使学生自觉、主动、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情感教育 修养 兴趣 优化 体验成功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使得数学成了“枯燥”的代名词,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差、“没兴趣”、“不喜欢上数学课”……究其原因,其实并非他们不够聪明,或者说并非智力因素引起的,而是我们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过分偏重认知而忽视情感,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造成了单纯地进行知识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如果单纯强调某一个过程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新《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同时,在新课程标准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可见,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实施情感教育必须体现我国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的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针对性原则

实施情感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各种非智力因素。

3.整体性原则

一方面我们的情感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的几个人;另一方面实施情感教育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它和我们的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是分不开的,而且始终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修养,渗透学科情感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有深厚的数学功底、渊博的学识,又有精湛的教学艺术,上课生动精彩、语言幽默、表情丰富、板书工整优美,那么学生在师爱的滋润下,自然而然地会把老师当作可信赖、可亲近的人,必定会崇拜、欣赏教师,也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亲其师,信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才有可能。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对学科的热爱,严谨的教学态度,独特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学生而言,也会很自然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应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加强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胸有成竹地处理各类问题,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兴趣,营造情感氛围

首先是“知己知彼”进行因材施教。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分层设计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双向交流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各层次的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与情感。

其次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无定式,教无定法”,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比如上三视图,我就要求学带上剪刀等工具,把语言难以说清内容要求同学们通过操来理解,学生参与度高,学的也开心,理解的也快,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多样的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

再次是多样的课堂交流方式,增加学生的表现机会,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是生生、师生的交流过程。交流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语言、投影、板书等等。因为数学的问题虽说是靠“悟”的,但没有清晰的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是不够的。所以我要求学生对问题要“想清楚”“说清楚”还要“写清楚”。在“三个清楚”的过程中扎实的掌握数学的“三基”,学生“三基”扎实了,成绩上来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高了。

3.优化课堂教学,激发愉悦情绪

能否紧紧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其学习激情,最主要的还是课堂。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结构:

(1)引入做到悬念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安排,精心设计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其产生进一步探究这些问题的新需要,引起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

(2)启发做到台阶化。问题的启发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方式方法,把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去。

(3)课堂交往和谐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可以创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加深彼此积极情感的体验,从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4)作业设计层次化。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中,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因而设计的练了具有针对性、典型示范性、综合性以外,还应具有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成就需要,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所以,练习应有不同难度,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他本人的基础上获得成功感,不至于成绩差的学生失去信心,把成败归功于能力作用,从而可大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创设成功机会,升华数学情感

“成功是最大的兴趣”。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使学生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教师应抓住机遇多给学生一些成功机会。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信任,少一点包办,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启发他们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学生一旦成了学习的主人,就有兴趣学习,学有目标,学有成效。

同时,经常恰当地使用赞誉之词,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板演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还让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进行鼓励。如教学相似三角形应用时设计了一个“测树高的问题”,让学生先自学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有几个学生很快就想到了用影子来测量,我及时的表扬了他们的方法,然后让他们继续思考,在不断的表扬与鼓励下,学生陆续想出了几种方法,我不惜词语大大地表扬了学生的创见,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趣味盎然。

全国优秀教师孙维刚老师说过:“数学可以使不聪明的人聪明起来,聪明的人更加聪明”,“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成为有感情的人”。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能使学生回味无穷。教师应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教育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3]《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招生办)

上一篇:例谈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境生成策略 下一篇:阿里巴巴上市抉择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