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抑郁情绪的护理

时间:2022-03-18 11:58:52

肾移植术后抑郁情绪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108-01

【摘要】 目的: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综合分析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抑郁情绪的诱发因素,总结出相应的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于2009年1月~2011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198例,其中48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根据其术前身体情况、术后的用药、术后身体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对于年龄较大,肌酐数值下降幅度较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出现精神抑郁的几率较高,在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精神抑郁是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患者术后加强临床护理、适时的心理调节、密切观察各项生理指标的同时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精神抑郁情况的出现。

【关键词】 肾移植;抑郁情绪;护理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长足进步,肾移植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水平都得到了更大的保证,肾移植手术作为重大肾功能障碍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大肾功能障碍患者所接受[1,2]。但是,由于长期的患病以及术后患者自身精神创伤导致的精神抑郁已经成为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它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精神恢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若是不能有效地控制抑郁情绪的出现,在后期很有可能转变为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在本质上存在着区别,抑郁情绪的长时间存在进而导致由于量变的长时间积累造成了质变进而演变成为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属于心理范畴,而抑郁症已经是一种病态和生理的范畴,因此,如何更好地对术后出现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护理就成为了当前首要的问题。为了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能力以及最大程度的对患者恢复提供有效的帮助,我院就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抑郁情绪的情况做了大量的临床护理观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筛查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19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其中48例有不同程度抑郁30例轻度,12例中度,6例较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一组为观察组,在患者术后及时给予相应行为疗法和互助疗法,另一组为对照组在患者术后仅给予一般心理护理。治疗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平均年龄48.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4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后用药、接受透析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的不同区别对待,对于观察组患者,在患者术后及时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及时的给予患者有效的合理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同时密切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肌酐等重要指标的变化;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对于两组患者均予密切检测,出现重大情况及时向上级医师反应,并协助诊疗。

1.3 统计学方法 针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在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前SAS、SD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出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的前提下,接受及时的心理干预护理的患者在恢复时间、恢复情况等方面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结合此次临床护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造成患者在接受肾移植手术之后出现精神抑郁等情况的主要诱因是:

环境因素:患者术后所处监护病房内的各种噪声例如提示铃声、警报声、走路声等,同时部分医护人员在工作时过分紧张的的情绪和病房内较为严格的探视规定等都可以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压抑,此时若是缺少和患者的交流和支持极易造成患者精神抑郁;

2、手术前后的心里负担:例如患者自身对手术的怀疑态度、较高的治疗费用以及病情的折磨等致使患者出现悲观等负面情绪,此时患者精神极度紧张若长期如此极易诱发患者出现精神障碍;

3、术后大量激素的使用:术后常规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例如环孢霉素等的长期使用经常会引起患者抑郁、喜怒无常等情绪失常的情况出现。

对于肾移植患者术后出现精神抑郁的情况,我们护理工作者要及时做到以下几点:1、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有资料统计发现,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监护环境下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在保持必要的工作技能外还要经常给予患者应有的有关治疗的解释、安慰和必要的支持。在术前要及时的将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以热忱、和蔼可亲、耐心的态度将自己最大的热情奉献给患者,对患者的各种疑问和可能出现的心里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以此来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工作;2、营造舒适、放松的治疗环境: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尽早的想到患者的各种心理、生理需求,对于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等情况应有良好的预见性,尽早的准备必要的阵痛镇静类药物,借以保证患者治疗期间良好的睡眠质量;

3、注意对症处理:对于出现精神抑郁的患者要注意严禁使用捆绑带等用品,对于抑郁症的患者要注意及时与其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开导[4]。

综上所述,在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状态后及早给予关注并作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 倪江雯, 张云, 张凤霞. 肾移植术后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15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8, 14(10): 66-67.

[2] 宋秀敏.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2011, 40(8): 842-843.

[3] 向泗雍, 张文燕, 程雪梅. 肾移植术后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 临床与护理, 2006, (9): 27-28.

[4] 毕罡, 李黔生, 靳风烁. 肾移植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 25(4): 233-235.

上一篇:软技能在社区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下一篇:舒适护理在ICU清醒病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