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内控风险的主要体现及完善措施

时间:2022-03-18 06:32:31

村镇银行内控风险的主要体现及完善措施

摘 要:随着银监会《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的,各地纷纷开始大规模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对促进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有非常重要意义。但由于相关内控制度及管理模式不够完善,在经营管理上还比较粗放,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关键词:村镇银行;内控风险;分析

一、村镇银行内控风险的主要体现

(一)内控管理风险。大多数村镇银行筹建时间短,准备不充分,相关制度、管理流程、监督方式以及核算方式、业务处理流程等内控管理基本套用主发起行的制度办法,操作性不强。而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又大多数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就拿辽阳地区来说,目前成立的三家村镇银行中2家发起行是辽阳银行,1家是农村信用联社。多年来这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在改善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依然存在,尤其是农村信用社本身法人治理结构就不甚完善,制度建设、内控水平和服务手段等也跟不上时展需要。村镇银行起步就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切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的内控管理制度和体系,管理基础薄弱。

(二)政府干预风险。现有村镇银行的管理制度中并未明确各地政府在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和运行管理中的角色,但现实中地方政府对村镇银行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选择、股权结构,以及行长人选、主要管理人员的确定,资本的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地方政府都有不小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导致村镇银行缺乏完善的决策组织机构和决策自,对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运行效率等方面都有一定影响和压力。

(三)监督管理风险。鉴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殊性,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均实行严格的准入和日常监管。银行体系的运行状况不仅仅取决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上级行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村镇银行的设立,对于监督管理部门来说无疑又增加了监管难题。受精力和人员的限制,银监会分支机构对县域金融机构的监管本来就比较薄弱,监督检查的频度和力度难以到位,而村镇银行又缺乏上级行业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这些问题将导致村镇银行重业务发展,轻内部控制,形成管理风险。

(四)技术信息风险。大多数村镇银行在组织架构、技术开发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都不够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如辽阳地区三家村镇银行目前尚未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计算机应用主要停留在操作层面的会计信息系统,面向管理层信息系统落后,因而不能很好地辅助管理人员对信息作出准确分析和判断,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很多核算业务操作停留在原始操作状态,汇票等部分业务是委托主发起行代替签的,甚至有些核算业务挂靠主发起行的网络。这些问题导致村镇银行在技术信息和网络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五)人员素质风险。村镇银行的管理人员基本是从发起行各部门抽调组成,没有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专题培训,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边筹建边学习,管理水平有限,对风险的认识落后于现实,对风险的控制引不起重视,重业务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很大一部分业务人员受传统工作习惯影响,忙于日常的具体业务,停留在强调会计核算工作“账款相符”等基本制度的表层上,缺乏对正规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防风险意识淡薄,内控约束不力,抗风险能力较低。

二、村镇银行加强内控管理能力的主要措施

(一)要明确定位打好基础。村镇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准市场定位,始终秉承“立足本地、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的理念,加大对“三农”和小企业的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关注农村对金融需求的发展变化,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需求资金小、期限短、主体分散的特色,推出不同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个性化,并有针对性地推广使用支付结算工具。在风险控制手段上要保留一级法人的决策权,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用好政府各项补贴及优惠政策,为优化金融服务,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建立独立的风险控制理念和风险控制体系。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是搞好内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村镇银行应以坚持风险控制为本,不断强化风险意识,认真审视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降低操作风险。要本着精简、效能、实用的原则,建设与时俱进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同时建立自我风险防范评估控制机制,不断完善体系的控制功能,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加强风险动态监测。要打破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规章制度的制定以业务流程为主,紧跟流程过程,以基础管理带动业务发展,保证规章制度覆盖业务控制的所有风险点,在精细化管理中出成果。

(三)突出内部控制重点,加强制度管理监督。针对外部监管薄弱问题,村镇银行在加强业务推广的同时,要有严格的内控方案同行,认真分析研究各项业务及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以及风险隐患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控制责任,实行重点集中监控,并加强跟踪监督检查,实行重点防范。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风险进行判别、量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后果,进行评估和预警,对内控管理与业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可能造成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归纳整理,分门别类,找出法规制度依据,提出相应的处置措施意见,为开展内控监督行动提供导向。

(四)加强技术安全控制,防范网络运行风险。面对技术基础不足,服务水平落后的现状,村镇银行首先要加快自身网络建设,加强技术开发,完善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可疑情况。加强内部计算机安全管理,维护各项核算系统和软件的稳定运行。同时,要尽早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加快结算渠道和通汇能力建设,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农村能够了解和使用安全、高效、低成本的金融产品,以此促进自身发展。

(五)注重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我国现阶段金融案件主要体现在违规操作,是道德方面的风险。内控制度的实施是由人来执行的,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高低是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最核心的因素。村镇银行在拓展业务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政治思想和道德法制教育,强化业务培训,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员工的思想信念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在服务中谋求发展的经营理念,为农村地区提供高质量、规范化的金融服务。同时,村镇银行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适当引进管理人才,强化村镇银行队伍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辽阳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合同相对性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对绵阳好又多百货商场的经营策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