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刍议

时间:2022-03-18 03:26:5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刍议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有以下作用。安定学习情绪;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选择学生熟悉的材料。常用方法有创设情境法;质疑导入法;温故知新法;趣味故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本的,并且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为本的。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动态的过程,是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的。语文课的导语设计应完全体现这些新课程理念,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助推器,更是展现学生才能的舞台。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的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的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导言,是教师谱写一篇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1 安定学习情绪

课堂导入常常是课前骚乱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游戏打闹到上课铃响后安静下来,需要有个过度转换阶段,这就需要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机敏的教师善于运用导入语,以自身的风度、清晰的声音、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三言两语控制全场,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脑力思考的起跑线上,从而发挥开场白威慑全局的特有魅力。

1.2 吸引学生注意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则是这种认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上课,才能句句入耳,点点入地。教者轻松愉快,听者心倾神往。

1.3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会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收获丰收的喜悦。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兴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在导课过程中,教师风趣幽默的讲解,富有感情的朗诵、漂亮美观的板书、潇洒动人的风姿或一幅美丽的绘画、一首美妙的乐曲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1.4 沟通师生情感

良好的导课是接通师生信息的电键。一上课教师登台亮相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笑容、一句话语,如果一下子博得学生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学生心灵的通行证,为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了通路,铺平了道路,使教师的讲课建筑在学生对你的期待、信赖、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朴实亲切的导语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

1.5 启迪学生思维

富有创意的导语,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使之善于思考问题,并能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因为教师有重点地导入新课,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集中探索知识的本质,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精彩的导语具有思维的定向性,让学生尽快把握思维中心,围绕教学内容开动思维器官,积极思考,探微知幽。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并非率性而为,而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

2.1 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

纲举则目张。教师率先把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明确展示给学生,可以使学生知道努力的方向。从信息交流的角度说,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实现关注信息的对称性。教师是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不是唱“独角戏”。课堂教学中,教师用PPT课件给学生展示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学生会产生清晰、全面的印象。

2.2 要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

小学生热情、好奇,对事物有敏锐的感知力。他们的大脑就像一部功能强大的雷达,随时都在捕捉身边的“亮点”“热点”“焦点”。如果教师的导语能触发学生情绪的“机关”,他们就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欲望和热情。

2.3 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材料

从大语文的角度说,语文就是生活。因此,选择学生熟悉的材料应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如果语文教师所选的材料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很远,学生对之没有直观感受,甚至是闻所未闻,那么信息的传递就会发生缺失,信息链就不会建立起来,学生就不会对导语产生关注。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的常用方法

内容恰当、意涵深厚的导语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创设情境法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正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外部条件。如《锄禾》这首诗是讲农民劳动辛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的道理。学习这首诗就可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3.2质疑导入法

学习贵有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针对课题的特点质疑引导,可以迅速调动学生求知欲。如教《童年的发现》一课,教师可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你们的眼睛是最亮的,想问题也是最有新意的,读了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想知道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是谁发现的,为什么是童年的发现?……”上课伊始,教师的指导语看是简单,却能让产生学生阅读探索欲望,吸引学生自主走进入文本。

3.3 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法导语能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互相沟通、对比,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从旧知识引到新的知识点上,以旧启新。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便利用已学的《狼和小羊》进行开导。首先提问“《狼和小羊》一文中狼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就反映出“凶恶、蛮横无理”等词语。这时我话锋一转:“那么和狼同为一丘之貉的狐狸又有什么特点呢?”这样,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狐狸和乌鸦》的内容了。

3.4 趣味故事法

紧扣教材内容,以趣事引入课题,往往能使一些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了,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了。因为兴趣的渗入,学生的心智大开,思维活跃。如在讲《标点符号的使用》这一课前,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农夫到朋友家做客。不巧,天色将暗,下起了大雨,朋友是个吝啬鬼,很想赶走农夫,但碍于情面,不便开口,于是灵机一动,写了一句话交给农夫:“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农夫接过一看,便心知肚明,但他没有声张,只是在标点上做了一点手脚,便使吝啬鬼羞愧难当,只好将农夫留住一宿。然后我请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农夫是怎样使用标点的。学生便积极动手,认真思考,这时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学习各种标点的作用。本来枯燥乏味的内容,这时却充满了灵气。

总之,导语的设计更是一种极富魅力的教学艺术,因此,更多时候体现为一种构思,一种创造,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下一篇:“探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