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元素在奥运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18 02:56:14

浅谈传统元素在奥运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7年后的今天,北京已经兑现曾经许下的承诺,为世界奉献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以和谐为核心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北京奥运会最突出的特色之一,而景观设置则是人们接触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所谓“奥运景观工程”,指的是以奥运场馆和城市空间为载体,营造出的环境氛围。形象点说,景观是奥运会的脸面,因为人们体验到奥运气氛,更多是通过景观。奥运形象景观建设自“二战”以后,得到历届奥组委的重视。悉尼、雅典奥运是在郊区单辟了一块空地来建设奥运场馆群,这样景观建设相对容易。而北京奥运场馆大多建设在城市中,在都市建筑群的背景下,要营造出统一、热烈的奥运氛围,意味着付出更多。 “添彩不添乱,保持形象高度统一,同时要体现出中国特色。”令北京奥运会感到骄傲的是,北京奥运形象景观建设中,从色彩系统到视觉图形,以及多媒体景观,还有景观材料的环保等方面,有着诸多的创新点。按照奥组委文化活动部赵东鸣部长的话来说就是“北京奥运会烙上了中国印”。

一、首用双色渐变色彩系统

以往奥运色彩系统都采用单色块,比如雅典奥运会主要是蓝色,适当增加了一些暖色。北京奥运则是双色渐变,色彩体系的丰富与华丽是奥运历史上的首创。

之所以采用渐变色,因为它能更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在敦煌壁画、彩绘和中国画(青绿山水)中,都大量采用渐变色的配色方案,在中国建筑雕梁画栋的图案中,也大量采用渐变色的配色方案,从而体现出富丽堂皇的特色,这种用色习惯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美好、华丽和圆满的特点。

二、突出传统中国元素

北京奥运景观建设中,核心图形祥云系统的使用是又一大创新,以往此类的图形系统被称为是“辅助图形”,而祥云图形则在此次奥运会中应用面非常大,使观众一看“行云流水”般的祥云图形,就知道是北京奥运。

此外还大量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新闻中心中使用了历代书法碑帖,展现汉字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延续,在以“梅、兰、竹、菊、松”命名的主新闻厅中和主街上,还展现了中国花艺与书艺,新闻厅门区摆设着简约的以梅、兰、竹、菊、松为主的盆景,包括墙上的挂毯等纤维艺术,融入在记者办公空间中,同样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此次北京奥运景观的设计艺术,是一次充分展示自我、彰显民族精神、与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交流的绝好时机和平台,在铸就和高扬公共精神的设计理念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思。北京奥运景观的艺术设计,遵循“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宗旨,尽情地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真情关爱、对和谐世界的心灵企盼、对自然的挚爱情怀。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吸纳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精神理念,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精神核心呈现出来。在奥运雕塑的作品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多种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表达着他们对奥运精神的理解、对文化的解读和对生命的诠释:有抒情的、幽默的、挑战的、可爱的、情趣的,或温润或激情,或内敛或勃发,或传统或前卫,或写实或抽象,尽显艺术家的个性的同时,也在与他者的相遇中进行着自由的交流,公众在这种交流、欣赏、品味和省思中建构着公共精神。

在北京奥运景观设计的很多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得到呈现,浓厚的诗意萦绕其间。如在建筑景观中,国家体育场“鸟巢”,虽然利用的是现代的建筑材料,但它的视觉形式以及营造的意境却是充满着诗情画意,即古典又浪漫。鸟巢的设计者迪默龙先生说,鸟巢是个形象的比喻,它可以使人联想到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事物:棂花窗、冰裂纹瓷器、镂空玉器、新石器时代陶制器皿上的网状图案。而对于一般的公众而言,鸟巢的外观最易使人联想到自然中的一个鸟儿的乐园――那就是它的家,倦了可以休憩的温暖的家;它同样会打开尘封的记忆――儿时游玩的天堂。如此意境,会撩动现代人一种归根的意识,一种激情澎湃后的宁静追求。因而,鸟巢的建筑是现代的,同时又是古典的、诗意的、浪漫的。奥运的雕塑景观凝结了东西方的文化因子,其中不乏蕴涵诗意的作品,如《奥运之翼》,男女并肩携手向前奔腾欲飞,奥运五环化为其羽翼高飞飘举,这一情景在蓝天白云无垠天宇的映衬中,展现了人类以自己的奋争来圆梦的激情与渴望,也寓意着人涵纳在宇宙之中,与天地同在的和谐境界。另外一件作品《回声》,用亮不锈钢塑造的海螺奇特的身形上,镶嵌着中国传统的青花瓷纹样,两种材料的完美结合让人不禁赞叹设计师的绝妙创意。与优雅婉约的诗情相比,此种诗境更增添一种生命的豪情与奔放,亦具一种超越飘逸之感。诗情缘自生命基底的情感,这类公共艺术作品正是巧妙和谐的利用了空间的视觉效果,撩动着人们的内心情感,营造着诗意的空间,从而展现着生命的张力和亲和力,进而触动灵魂的深处。

如何在景观的设计中使创作者与公众能够达成这种意义的生成共识,是值得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应该着力反思和探索的问题,这关系到城市景观艺术生命力的展现及其存在的价值。应该说,城市景观艺术不仅仅追求艺术形式和视觉效果的问题,它还关乎场的意识、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对公众的理解和挖掘,以及公众的参与和文化的选择等等。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我们说,看看城市的景观艺术,即可知道艺术家的兴趣、追求和使命,即可明晓公众的思想、生活和文化,即可呈现意义是否在生成着、支撑着人们的生存。

当然,奥运雕塑景观的作品也非全是精品,不乏那种传统文化的底蕴表现不够,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并没有充分地展示出来的作品。尤其应该指出的是,有些作品明显是没有领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只是摘取一些表层的东西进行装点,因而,作品的表现不仅肤浅,而且显得忸怩做作、搔首弄姿,人为的、强制的、雕琢的痕迹太浓、太盛。不仅是对中国的文化,对西方文化以及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的理解都有过于表面化的倾向。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仅仅是符号、装饰、风格、形式的因袭摹写。

人们对一个国家的记忆首先是景观文化的记忆,例如人们会记住法国的卢浮宫、埃及的金字塔……进入中国来到北京,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观赛者、旅游者和媒体记者,首先是通过奥运景观形象设计里经典的中国元素来感受中国文化风情。而这些景观元素的叠加,强烈地表明着,这里是北京,是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上一篇:新课程 教师应“新”在何处 下一篇:数学课堂讨论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