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四种节奏 实践教学和谐

时间:2022-03-18 01:53:26

调整四种节奏 实践教学和谐

和谐教育是指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奏,进而使“教”和“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实施和谐教育,实践“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呢?笔者认为,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新教材,《品德与生活》要以其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才能勃发出独特魅力。

一、 理念和行为的和谐统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美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怀理想与信念的价值追求。实践和谐教育,造就学生理想,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教育前景。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显著的更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等基本理念开始被大家所接受,并尝试着融入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教材中所渗透的儿童观、教师观、教材观也已深入人心:教师们微笑着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到一条引领学生通往成功的道路……虽然理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然而,在实践中,理念的节奏和行为的节奏并不一定时时合拍,相反常常会出现偏差,使课堂上的不和谐之音悄然响起:当小组学习、小组讨论被闹哄哄的场面覆盖时,教师就会草草收场或断然取消活动;当学生直喊今天作业很多时,老师就会好心地挤出宝贵的那么几分钟,留给学生完成所谓的“主课”作业;平常课准备不足,任意发挥,实践课、公开课左排右练,周到细致;教师主宰活动,学生被牵着鼻子走,置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体验于不顾,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种种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行为的节奏将会离理念越来越远。因此,作为一个《品德与生活》教师,更必须用先进的理念充实自己,并逐渐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调整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拉近理念与行为之间的距离,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行为的节奏与理念的节奏趋之合拍,并奏出和谐的乐曲。因为,只有教师的和谐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二、 情感与理智的和谐交融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一种态度和心理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品德与生活》课堂,更要控制、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节奏,以情趣浓浓、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把体验内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谈不上教育。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我常常努力去发现学生情感上的渴求,触及学生意志领域;去体味学生情感中的真挚,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去和学生平等地交流讨论,给学生更多的尊重、关心、理解、宽容和指导。如在《夏天的小虫》中,我以饱满的情绪引领孩子们走进昆虫的世界,让他们在探索昆虫世界中感知求知的乐趣;在《我爱我家》的活动中,我和孩子们激情高歌《小乌鸦爱妈妈》,让亲情在歌声中弥漫;在《别把花草弄疼了》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扮演着鲜花、绿草,诵读着儿歌,让爱心在优美的儿歌声中舒展。

丰富的情感,使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情感变化逐渐变得敏锐起来。但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随时都会遇到意想不道的情况、突出事件和棘手的问题,因此,仅仅有丰富的情感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理智来控制,因为只有达到理智和情感的和谐交融,才能称得上和谐的课堂。在《游戏快乐多》的活动中发生的那件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次我和孩子们一起玩“背挤球”的游戏,可有一位同学却一直不好好玩,老把别人的球挤掉。我的气不打一处来,脸马上唬了下来,批评他的话几乎脱口而出。这时,“冷静”二字闪现在脑海:是啊,本次游戏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懂得怎样玩才会愉快,如果我的情绪失控的话,那谈何“愉快”呢?于是,我话锋一转,变成了“哦,这位同学有新的游戏玩法呢,大家请他来做做看吧”。课堂上小小的不和谐的插曲就在理智与情感的控制和交融中化解了。

三、 过程与结果的和谐共振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交往的过程。“教”和“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学记》中所言“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导而物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多种多样的学习步伐,也同样可以有不同的多个的结果。知识不再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唯一结果、唯一终点。因此,如何调整“教”和“学”的关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体验、有收获,使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和谐发展,是关系到《品德与生活》课堂能否实现和谐教育的举足轻重的问题。例如《秋天到了》这一课,在处理“儿歌诵读”这一活动环节时,我设计了“听老师范读―学生练读―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学生自己读”这样的过程。但当大屏幕上出现儿歌歌词时,不少学生已经大声读起来并显得朗朗上口了。此时,如果我继续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的话,当然能顺利达到既定的结果。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就显得较为累赘了。于是,我马上决定“跳一跳”,跳过既定过程,直接让学生在小组中练读,以会的带不会的,并补充了其他有关秋天的儿歌,不一会儿学生就都掌握了,并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显然,正是不囿于按部就班地执行原先设计的教学过程,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地达到了“会诵读儿歌”这一目标结果上,并使结果更趋向绚丽多姿。

总之,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教”和“学”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两种行为,两种过程,但又统一于学校连续不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上一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其评价 下一篇:浅谈汉语规范化